[发明专利]一种合金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9258.1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7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落平;周锐;谢庆丰;彭毅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22 | 分类号: | B22F3/22;B22F1/00;C22C3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23843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粉末 注射 成型 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持续比拼,手机性能和设计方面同质化日益严重,在大家硬软件配置都极限配置之后,手机外观材料自然也就成为了凸显自身特色的卖点,因此手机设计也追求材质方面创新工艺。
目前手机背板材料以铝合金、不锈钢材料为主流,逐步替代传统的塑料结构,但金属铝和不锈钢手机背板耐磨性能不足,容易造成刮伤,采用阳极氧化表面耐磨性能有所改善,但还是会造成磨损,难以满足人们对手机外观越来越高的美观要求
针对手机外观要求的升级,现有材料技术日益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手机外观的要求,为改进手机外观效果,提升手机品位感,拓宽手机外观新材料和新工艺选择性,开展新型高硬度、高耐磨不锈钢手机外壳技术项目开发,保证手机外观难以磨损,日久弥新。
手机作为通信工具,已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机外观要求越来越高。
不锈钢作为手机背板材料比现有阳级氧化铝合金背板有更好的外观体验,相较于铝合金,不锈钢可加工成高亮的外观效果,铝合金材质由于其易氧化,无法产生高亮的外观效果,且不锈钢的硬度强于铝合金,在使用体验上也更强于铝合金。现作为手机外观结构件采用的不锈钢材质为316L,此材质的硬度不足,在耐腐蚀、耐刮花上的性能不够优越,高光效果下容易刮花影响外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金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合金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包括粘结剂和金属粉末,所述粘结剂和所述金属粉末在所述喂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6~15%:85~94%;
所述金属粉末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9%-21%的Cr、5%-7%的Ni、3.5%-4.5%的Mo、1%-2%的Mn、0.1%-0.5%的Si、30%-34%的Co、30.5%-41.4%的Fe。
进一步地:
所述粘结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5~10%的液体石蜡,5~15%的萘,15~20%的固体石蜡,10~20%的微晶蜡,15~20%的巴西棕榈蜡,15~30%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10~20%的第二高分子聚合物,1~5%的表面活性剂。
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任两种。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硬脂酸、油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中的任一种。
一种所述的合金粉末注射成型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金属粉末加入密炼机中进行搅拌加热;
S2.按照配比加入所述粘结剂,进行混炼;
S3.挤出造粒。
进一步地:
步骤S1中,将所述金属粉末加热到180~200℃。
步骤S2中,设置密炼机转速10~30转/分钟,设置混炼温度为175~195℃,搅拌60~120min。
一种使用所述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制作产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金属粉末加入密炼机中进行搅拌加热;
S2.按照配比加入的所述粘结剂,进行混炼;
S3.挤出造粒;
S4.使用造粒的喂料进行注射成型、排胶、烧结工艺处理以得到所述产品。
进一步地:
步骤S4之后,还对所述产品进行CNC加工。
所述产品为手机背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合金粉末注射成型喂料用于金属注射成型工艺中,可以使成型的产品显著提高硬度和耐磨性能,在达到所需硬度下,仍具有良好的工艺实现性及数控加工性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制造成本最优化。具体来说,提高了产品的强度、硬度、耐磨性、淬透性,能改善产品的腐蚀能力和氧化作用。经实验测试,使用本发明的合金粉末注射成型喂料的注射成型产品的耐腐蚀性与316L不锈钢相当,但硬度由316L不锈钢的HV120提高到HV380-500,抗弯强度从316L不锈钢的400MPa左右提高到650MP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9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