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8580.2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平;李波;陈虹桔;方奇;涂赛;孙双辉;毛晢;何贵;谭文彬;许波;李跃楠;胡硕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36;E04G2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浇带 可调 支撑 体系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中的支撑体系,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超长混凝土结构,在超长顶板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按照规范要求每隔30-40m设置一道后浇带,后浇带部位在周边满堂架及模板拆除后,仍需要有支撑体系,后浇带两侧的支撑体系在后浇带支模完成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封闭的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松动或拆除。而往往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后浇带支撑体系或支撑杆被拆除的现象,导致顶板开裂,严重的影响结构安全;同时,后浇带特别是沉降后浇带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封闭,普通33层的住宅通常需要10个月以上时间才能封闭,后浇带支撑体系占用了大量模板、木枋、钢管及扣件等周转材料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拆模时容易误拆后浇带两侧钢管支撑及占用大量周转材料资源的问题,提供一种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及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包括:立杆、横杆和支撑面板,所述立杆和横杆通过万向扣连接,所述支撑面板设置在所述立杆顶部。
优选地,所述立杆的高度可以调节,包括下套管、上插管和可调装置组成;所述可调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插管的等间距的插销孔和设置在所述下套管上的可调丝套。
优选地,所述支撑面板直接焊接在立杆上或利用顶托套接立杆。
优选地,所述支撑面板的截面尺寸为100mm*200mm或200mm*200mm,厚度为12mm-15mm。
优选地,所述立杆的间距为900mm-1200mm;所述立杆采用定型化钢管,所述立杆的壁厚为2.5mm-3mm。
优选地,所述横杆间距为1600mm-2000mm,管径为48mm-60mm。
优选地,所述立杆的下套管和上插管的管径分别为60mm、48mm,或者分别为80mm、60mm。
优选地,距离后浇带边缘距离为100mm-200mm;沿后浇带的方向间距为1100mm-1300mm。
优选地,后浇带第一次支模时,支设木模板支撑体系的竖向支撑,所述支撑面板直接与待浇筑的混凝土接触,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木模板支撑体系,留置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继续承载;后浇带第二次支模时,支设木模板支撑体系,用以浇筑后浇带处混凝土,待浇筑的混凝土达到强度及凝期后,拆除木模板支撑体系和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
优选地,通过选择所述立杆的回转半径或通过增设所述横杆的方法维持所述立杆调节高度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及使用方法,该体系对不同层高的后浇带可通过调节立杆高度的方式而重复使用;有效避免后浇带两侧传统模板支撑提前拆除的现象,保证了后浇带受力及结构稳定;同时周转了木模板支撑体系的材料,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又一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木模板支撑体系,2-后浇带,3-立杆,4-横杆,5-支撑面板,6-下套管,7-上插管,8-插销孔,9-可调丝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思,附图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形状、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形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后浇带可调钢支撑体系示意图,其包括:立杆3、横杆4和支撑面板5,所述立杆3和横杆4通过万向扣连接,所述支撑面板5设置在所述立杆3顶部。后浇带2的可调钢支撑体系与周边的木模板支撑体系1大小和形式不一样,木工容易识别,从支撑设计上就有效降低了工人混拆的风险。钢结构支撑强度比传统钢管大,根数少,且不占用木模板和木枋等材料,从节约周转材料的角度有很大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华润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85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紧固型脚手架
- 下一篇:梁节点模板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