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8026.4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2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艾松涛;王燎;曲扬;汪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松涛;王燎;曲扬;汪轶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33;G06T5/5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 处理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处理方法/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以及各种医学成像模式的出现,多模态医学图像的配准和融合已成为影像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
例如,CT(Computed Tomography)医学图像,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例如,MRI图像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但是,目前医学图像之间的自动配准算法误差大,且基于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存在的信息容易丢失及输出延时,无法实现医学图像之间的快速,准确配准和融合。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自动配准算法误差大,且信息容易丢失及延时输出,无法实现医学图像之间的快速,准确配准和融合等缺陷,实以成为本领域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配准算法误差大,且信息容易丢失及延时输出,无法实现医学图像之间的快速,准确配准和融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上的标志点;所述第一图像上的标志点与第二图像上的标志点一一对应;基于所选取的标志点,计算由所述第一图像变换到所述第二图像的配准矩阵;通过所述配准矩阵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变换,以获取配准后的第一图像;对配准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插值;在插值后的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选取符合预定融合条件的像素点,以形成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融合图像。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由所述第一图像变换到所述第二图像的配准矩阵的步骤包括:建立所述第一图像上的标志点与第二图像上的标志点之间的配准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所述配准模型,以求解出所述配准矩阵;所述配准矩阵由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构成。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所述配准模型的步骤包括:计算第一图像上的标志点变换到对应于第二图像上的标志点的误差;最小化所述误差,以求解出所述配准矩阵。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对配准后的第一图像进行插值的步骤包括:将第二图像的像素点的空间坐标对应到所述第一图像上,以查找第一图像上的对应像素点;通过线性插值,计算所述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将计算得到的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赋值到第一图像上,形成插值后的第一图像。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二图像的像素点的空间坐标对应到所述第一图像上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一图像的像素间距,计算所述第二图像在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点索引号。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在插值后的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选取符合预定融合条件的像素点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图像分类为若干类别第二图像;将插值后的第一图像上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与若干类别第二图像上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一一对比,并在两者之间选取最大的灰度值,将具有最大灰度值的像素点定义为符合预定融合条件的像素点;将符合预定融合条件的像素点与第一图像融合,形成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融合图像。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图像为CT医学图像;所述第二图像为MRI医学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松涛;王燎;曲扬;汪轶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艾松涛;王燎;曲扬;汪轶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80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