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8009.0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3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戴跃锋;康文术;何广文;颜少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御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49 | 分类号: | A61K8/49;A61K8/44;A61K8/64;A61K8/63;A61K8/42;A61Q19/02;A61Q19/00;A61Q17/04;A61P17/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诱导 黑色素 靶向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包括苯基苯并咪唑磺酸、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水解贝壳蛋白、甘草酸二钾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上述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采用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防晒抵御紫外线,利用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抑制α‑MSH促黑素表达,利用水解贝壳蛋白抑制内皮激素BT‑1表达,利用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和甘草酸二钾共同抑制炎症因子。针对诱导黑色素形成的四个靶向全方位控制,从而达到降低皮肤色素沉着和产生色斑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外部形象。以美好的形象在各自活动和场合增加自信,同时在美好的外表下,追求皮肤的健康,以健康的皮肤和美好的形象展现人们对高端生活的追求。
东方女性历来推崇“肤如雪,凝如脂”的肌肤至高境界。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以粉等来掩饰面部瑕疵,而是更加追求自然的美白效果更加关注健康的美白方式。
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存在于黑色素细胞组织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逐步转化为纯黑色素和褐黑素,进而黑色素细胞组织将黑色素转移至表皮基底层细胞中,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而被带到角质层中,随着角质化细胞脱落。但当黑色过速增长或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
世界上第一款美白产品于1897年正式问世于日本资生堂,其发展经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增白”阶段。主要以表面遮盖,物理性增白成分为主,简单强调产品令肌肤更加白的表观特性,如早期的增白粉蜜等。但其给皮肤带来诸多弊端,不仅对肌肤无实质性增白,促白作用,还会因长期使用造成毛孔或皮脂腺堵塞,影响排汗和新陈代谢,导致皮肤疾病(如局部炎症、痤疮等)的发生,其“增白”只是一种遮盖性暂时的增白。
第二阶段:“漂白”阶段。常通过天然矿物等物理磨剥成分或果酸等化学成分,磨剥或刺激表皮角质层细胞使其快速脱落,从而达到换肤漂白的目的,如磨砂膏或焕肤霜等。长期使用可至肌肤免疫力下降,是一种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的美白方式。
第三阶段:“协同”美白阶段。通过添加多种美白成分,多方位干扰黑色的形成或加速其分解代谢,相对前者而言,第三代无论在原料选择和美白机理认知和应用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能解决皮肤美白的基本问题,但它依然停留在外部干扰阻扰美白阶段。
传统针对皮肤美白大部分停留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阶段,并没有针对影响皮肤黑色素含量的因素进行综合靶向的全面控制,导致美白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的组合物。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包括苯基苯并咪唑磺酸、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水解贝壳蛋白、甘草酸二钾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妆品选自化妆水、乳液、膏霜、精华液或彩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妆品,包括上述控制诱导黑色素靶向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御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御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8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连续卸妆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控油气垫BB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