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定位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7879.6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2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70 | 分类号: | G06T7/70;G06T7/13;G06T7/18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葛聪慧;王宝筠 |
地址: | 11017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定位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血管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重建所得的图像数据;
从所述图像数据获取待定位的预设动脉所处的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所述目标区域仅存在一种类型的待定位的预设动脉;
所述从所述图像数据获取待定位的预设动脉所处的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确定肺部下边缘和/或髂骨上边缘;
根据所述肺部下边缘和/或所述髂骨上边缘,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确定肺部下边缘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数据中人体边界内部小于第二阈值的点作为待处理点集;
检测所述待处理点集所组成的连通区域集合;
计算第一连通区域的体积与第二连通区域体积的比,所述第一连通区域是所述连通区域集合中体积最大的连通区域,所述第二连通区域是所述连通区域集合中体积次大的连通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体积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体积的比,确定所述第一连通区域表征左肺和右肺组成的连通区域时,获取所述第一连通区域距离脚部最近的下边缘所在的图像数据,作为所述肺部下边缘的第四图像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体积与所述第二连通区域体积的比,确定所述第一连通区域和所述第二连通区域分别表征左肺组成的连通区域和右肺组成的连通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一连通区域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连通区域的下边缘,确定所述肺部下边缘的第五图像数据;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确定髂骨上边缘包括:
对所述图像数据在冠状面上进行投影获得第三冠状面图像数据;
检测所述第三冠状面图像数据中的人体中心线两侧的骨骼左边缘和骨骼右边缘;
将所述第三冠状面图像数据与预设的划分区域进行匹配,计算第五面积和第六面积,所述预设的划分区域的中心线与所述人体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五面积是所述预设的划分区域中骨骼的面积,所述第六面积是第七面积和第八面积的和,所述第七面积是所述预设的划分区域的左边缘与所述骨骼左边缘之间的骨骼的面积,所述第八面积是所述预设的划分区域的右边缘与所述骨骼右边缘之间的骨骼的面积;
当所述第五面积和所述第六面积的比值最大时,获取所述预设的划分区域中,与脚部最近的边缘线所在的图像数据,作为所述髂骨上边缘的图像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定位所述待定位的预设动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图像数据获取待定位的预设动脉所处的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包括:
对所述图像数据中的脊椎锥孔的中心点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以及所述脊椎锥孔的中心点,从所述图像数据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以及所述脊椎锥孔的中心点,从所述图像数据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以及所述脊椎锥孔的中心点,确定肺部下边缘和/或髂骨上边缘;
根据所述肺部下边缘和/或所述髂骨上边缘,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肺部下边缘和髂骨上边缘获取腹主动脉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
则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对所述待定位的预设动脉进行定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定位腹主动脉的定位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肺部下边缘获取胸主动脉对应的第二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
则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的血管进行定位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定位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中胸主动脉的定位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髂骨上边缘获取髂总动脉对应的第三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所述髂总动脉包括左髂总动脉和右髂总动脉;
则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的血管进行定位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目标区域的图像数据,定位所述第三目标区域中髂总动脉的定位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78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