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供给用歧管和具有该气体供给用歧管的气体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7682.2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辻佑太;濑直己;藤泽秀行;今冈克也;河野圭三;唐木竜也;马越亮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能率 |
主分类号: | F23N1/02 | 分类号: | F23N1/02;F23D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供给 歧管 具有 燃烧 装置 | ||
气体供给用歧管(A)的盖构件(1)具有向与主体构件(2)相反的一侧立起地将盖构件(1)的一部分弯折而成的弯折立起壁部(11),且该弯折立起壁部(11)在从盖构件(1)和主体构件(2)的叠合方向观察时呈包围气体供给流路(29)和其周边区域的整周的环状。由此,能够提高盖构件(1)的刚性,能够防止在盖构件(1)上产生较大的应变而导致发生气体从气体供给流路(29)泄漏这样的问题。其结果是,能够切实地谋求盖构件(1)的薄壁化,能够谋求气体供给用歧管(A)的轻量化、制造成本的降低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作为气体供热水装置的构成要素使用的气体供给用歧管和具有该气体供给用歧管的气体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供热水装置所具备的气体燃烧装置一般像以下这样构成:用于使燃料气体燃烧的多个燃烧器头部(燃烧管)在燃烧器壳体内排列地配置,且从气体供给用歧管向所述多个燃烧器头部供给燃料气体。
在此,作为气体供给用歧管有例如专利文献1、2所述的发明。这些文献所述的气体供给用歧管包括设有多个气体喷出喷嘴的主体构件和隔着密封用密封件与该主体构件叠合的盖构件。盖构件是用于在其与主体构件之间形成气体供给流路的构件,该盖构件针对主体构件能够谋求例如基于螺钉固定的紧固。盖构件和主体构件是通过例如对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气体供给用歧管的零件总数,谋求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也能够谋求整体的薄型化、轻量化。
但是,在所述的以往技术中,如下所述,还存在应该改善的余地。
即,对于气体供给用歧管所期望的是,比以往进一步降低其制造成本,此外,推进其整体的轻量化等。为此,作为其中一个手段,可以考虑使盖构件的厚度(板厚)变薄。但是,若仅使盖构件的厚度变薄,则盖构件变得容易应变,有可能产生翘曲等变形。盖构件的这样的变形是导致在盖构件和主体构件的相互之间形成的气体供给流路内的燃料气体漏出到外部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切实地防止该问题。
另外,作为抑制盖构件的翘曲变形等的手段,可以考虑例如增加盖构件的相对于主体构件的螺钉固定部位的数量,但是,这样一来,螺钉固定作业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反而变高。此外,即使增加螺钉固定部位的数量,仅靠螺钉固定也难以充分地抑制盖构件的翘曲变形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79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65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切实地消除或抑制所述问题的气体供给用歧管和具有该气体供给用歧管的气体燃烧装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的气体供给用歧管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主体构件,在该主体构件设有多个气体喷出喷嘴;盖构件,其与所述主体构件的一面重叠,且与所述主体构件连结;气体供给流路,其形成在所述盖构件和所述主体构件之间,且与所述多个气体喷出喷嘴连通;以及弯折立起壁部,其设为向与所述主体构件相反的一侧立起地将所述盖构件的一部分弯折,且形成为从所述盖构件和所述主体构件的叠合方向观察时呈包围所述气体供给流路和其周边区域的整周的环状。
优选的是,在从所述叠合方向观察时,所述弯折立起壁部的整体设为与所述主体构件重叠的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能率,未经株式会社能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7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粉锅炉风粉在线监测及燃烧优化管理系统
- 下一篇:固定电抗器用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