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用安全踏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7035.1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4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沈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林福 |
主分类号: | B61D23/00 | 分类号: | B61D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地址: | 201906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安全 踏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用安全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设施的不断提升,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要工具。目前来看,在地铁交通设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安全问题,其一,由于地铁车厢门口的沿口条与站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其二,由于地铁车厢门口的沿口条与站台之间存在高低差,因此,在进出门时常常发生物品掉落、小轮车(包括行李车、旅行箱、童车等)被卡、女性高跟鞋被卡以及老年人因行动迟缓而被绊倒甚至造成骨折等问题,尤其是地铁高峰期时段,由于人多拥挤,人们看不到脚下,更容易发生上述问题,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等事故。
根据从事地铁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介绍,上述的安全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存在于我国以及全球发达国家,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城市的一个亟待解决却尚未解决的难题。
因此,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或者设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的,这无论对于普通出行市民还是城市的安全建设都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用安全踏板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难题,而且,所述安全踏板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的特点,既不需要电控制也无需增添动力设备,就可以按照车厢门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自动控制安全踏板的收放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地铁用安全踏板装置,包括弧形安全踏板和斜坡滑块;所述弧形安全踏板通过活页固定在车厢沿口条的外侧面上;所述斜坡滑块包括左斜坡滑块和右斜坡滑块,其分别安装在左、右移门外侧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活页包括活页小片和活页大片,5组所述活页小片等距离地安装在所述弧形安全踏板的内弧面的长边沿口上,5组所述活页大片对应于所述活页小片的位置,安装在车厢沿口条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托架,两个所述托架对称安装在所述车厢沿口条的外侧面上,用于将所述弧形安全踏板最低位置控制在所述斜坡滑块能够控制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安全踏板包括弧形板和设于所述弧形板底部的由内侧到外侧厚度依次减小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弧形板为一体成型,所述的弧形板的侧边为楔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滑块为R形滑块,包括连接部和作用部,所述作用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左、右移门连接,所述作用部包括水平部和斜坡部,所述斜坡部和所述水平部的上侧与弧形踏板内弧面左右两端斜边接触的部分为圆曲面。所述的水平部为确保左右门关闭时弧形踏板内弧面依靠在水平部内侧面,不使弧形踏板自由放下。
所述斜坡滑块的各部分是为了叙述其功能所述进行的分解分析,当然,其各部件,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形成的。从材料成本的角度,斜坡滑块的其它非主要部分可以删减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地铁用安全踏板装置的材料选用尼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地铁用安全踏板装置的应用方法,所述地铁用安全踏板装置用于外侧平开门和外移平开门,通过与平开门两侧连接的斜坡滑块的移动,斜坡滑块与弧形踏板内弧面左右两端斜边接触摩擦,从而控制弧形安全踏板的收放状态。
具体地:包括:
步骤1:当门关闭时,左、右斜坡滑块随着门的关闭向中间移动,左、右斜坡滑块与弧形踏板内弧面左右两端斜边接触摩擦,直到弧形安全踏板完全收起;
步骤2:当门开启时,左、右斜坡滑块随着门的开启向两侧移动,左、右斜坡滑块与弧形踏板内弧面左右两端斜边接触摩擦,弧形安全踏板在自重的作用下释放,直到弧形安全踏板完全放下,此时,弧形安全踏板的外沿搭设在站台上。
具体地,步骤1中,当门关闭时,左、右门之间的缝隙在120mm时,左、右斜坡滑块与弧形踏板内弧面左右两端斜边接触摩擦;左、右门之间的缝隙小于20mm时,弧形安全踏板完全收起;
步骤2中,当门开启时,左、右门之间的缝隙在20mm时,左、右斜坡滑块与弧形踏板内弧面左右两端斜边接触摩擦;左、右门之间的缝隙在120mm时,弧形安全踏板完全放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林福,未经沈林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7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