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介质滤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56888.3 | 申请日: | 2017-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8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芦田裕太;木村一成;户莳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黄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介质 滤波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介质滤波器,其具备:共振器主体,由电介质构成;周围电介质部,由相对介电常数比构成共振器主体的电介质还小的电介质构成,存在于共振器主体的周围;输入输出导体部,由导体构成,用于进行向共振器主体的电磁波供给和来自共振器主体的电磁波取出中的至少一方。共振器主体具有位于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输入输出导体部以在使相当于第一端面的假想平面沿着第一方向向第二端面相反侧移动而形成的空间内包含输入输出导体部的至少一部分、或者输入输出导体部与空间接触的方式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电介质共振器的电介质滤波器。
背景技术
当前,正在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称为5G)的标准化。在5G中,为了扩大高频带,正在研究利用10GHz以上的高频带,特别是30~300GHz的毫米波高频带。
作为通信装置所使用的电子部件,具有如带通滤波器那样包含共振器的滤波器。作为用于10GHz以上的高频带的滤波器,希望包含电介质共振器的电介质滤波器。
通常,电介质滤波器包含:由电介质构成的共振器主体、由相对介电常数比构成共振器主体的电介质小的电介质构成的周围电介质部、输入输出导体部。周围电介质部配置于共振器主体的周围。输入输出导体部用于进行向共振器主体的电磁波的供给和来自共振器主体的电磁波的取出中的至少一方。这种电介质滤波器记载于例如日本国特开2006-238027号公报、日本国特开平11-355005号公报或日本国特开平5-304401号公报中。
日本国特开2006-238027号公报记载有包含电介质基体、埋设于电介质基体的多个电介质共振器、输入部、输出部的电介质滤波器。在该电介质滤波器中,多个电介质共振器分别具有圆柱形状。多个电介质共振器以它们的轴向垂直于信号传输方向的姿势且以沿着信号传输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输入部和输出部设置于电介质基体的内部,且在电介质基体的外表面伸出。输入部以输入部和一个电介质共振器沿着信号传输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该电介质共振器附近。输出部以输出部和另一个电介质共振器沿着信号传输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该电介质共振器附近。日本国特开2006-238027号公报的电介质共振器和电介质基体分别对应于上述的共振器主体和周围电介质部。另外,日本国特开2006-238027号公报的输入部和输出部共同对应于上述的输入输出导体部。
日本国特开平11-355005号公报记载有包含两个电介质基板、多个电介质共振器、两个微带线路、接地导体的滤波器。在该滤波器中,两个电介质基板夹着接地导体而配置在接地导体的上下。在上侧的电介质基板上形成有其上表面开口的多个孔。多个电介质共振器嵌入多个孔内。两个微带线路形成于上侧的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上。一个微带线路配置于一个电介质共振器附近。另一个微带线路配置于另一个电介质共振器附近。在上侧的电介质基板上形成有位于多个电介质共振器和接地导体之间的多个空腔。日本国特开平11-355005号公报的电介质共振器和电介质基板分别对应于上述的共振器主体和周围电介质部。另外,日本国特开平11-355005号公报的两个微带线路共同对应于上述的输入输出导体部。
日本国特开平5-304401号公报记载有包含两个电介质共振器、填充于两个电介质共振器的周边的树脂、被覆于该树脂的周围的薄膜电极、两个输入输出销的电介质滤波器。日本国特开平5-304401号公报的电介质共振器和树脂分别对应于上述的共振器主体和周围电介质部。另外,日本国特开平5-304401号公报的两个输入输出销共同对应于上述的输入输出导体部。
近年来,移动通信的流量越来越大。为了应对之,重要的是通信速度的高速化,并且广泛使用的高频带的确保。在5G等通信系统中,在以10GHz以上的高频带确保了广泛使用的高频带的情况下,作为其通信系统所使用的滤波器,要求使用相对带宽较大的滤波器。
但是,现有的电介质滤波器存在难以加大相对带宽之类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加大相对带宽的电介质滤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6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 下一篇:PCB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