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组合处理废水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6870.3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9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满红;黄丽;蔡腾;邓倩;牛飞虎;孟李君;陈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H01M8/16;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微生物 燃料电池 组合 处理 废水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组合处理废水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膜蒸馏装置和回流装置,其中所述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液侧和阴极液侧,所述阳极液侧为阳极室,所述阴极液侧包括阴极室、阴极液储备罐和第一蠕动泵,所述阴极室的输入端通过阴极液输入管道依次与第一蠕动泵、阴极液储备罐连接,所述阴极室的输出端通过阴极液输出管道与阴极液储备罐连接,且阳极室和阴极室的电极用钛丝固定、外接电阻连接、形成回路,所阳极室与阴极室通过正渗透膜分离,所述正渗透膜采用三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活性层朝向阳极室。本发明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还具有出水水质好、产生电能等优点,可直接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组合处理废水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水,处理成本高,亟需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浓度驱动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它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自发实现水传递的膜分离过程(施人莉等,2011)。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cell,简称MFC)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将有机物或无机物中的能量转化电能的电生化反应器。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osis microbial fuel cell,简称OsMFC)是将FO与MFC结合,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其中阳极中的水和离子由于渗透压梯度的驱动,从低渗透压侧(阳极)透过选择性渗透膜到高渗透压侧(阴极)。将OsMFC应用到废水处理领域,能以废水有机污染物为燃料直接产生电能,同时实现废水的净化,是一种具有资源化前景的绿色技术。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简称MD)是采用疏水微孔膜,以膜两侧蒸汽压力差为传质驱动的膜分离过程。膜蒸馏在海水淡化与纯水制备,食品与中药工业,化学品工业和废水处理等方面均有应用。将OsMFC与MD联合,可以使垃圾渗滤液达到排放标准,并且可以有效利用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质,有利于垃圾渗滤液的资源化。
目前,没有将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膜蒸馏工艺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组合处理废水系统及处理方法,将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膜蒸馏工艺联合使用,以垃圾渗滤液为阳极液,氯化钠溶液为阴极液,达到污染物的降解、产生生物质能、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和汲取液重复利用,解决了汲取液被稀释使工艺无法长时间稳定运行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组合处理废水系统,包括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膜蒸馏装置和回流装置,其中所述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液侧和阴极液侧,所述阳极液侧为阳极室,所述阴极液侧包括阴极室、阴极液储备罐和第一蠕动泵,所述阴极室的输入端通过阴极液输入管道依次与第一蠕动泵、阴极液储备罐连接,所述阴极室的输出端通过阴极液输出管道与阴极液储备罐连接,且阳极室和阴极室的电极用钛丝固定、外接电阻连接、形成回路,所阳极室与阴极室通过正渗透膜分离,所述正渗透膜采用三醋酸纤维素正渗透膜、活性层朝向阳极室,所述电阻上并联蓝电测试系统,所述蓝电测试系统与PC端连接;所述膜蒸馏装置包括热侧、冷侧、第二蠕动泵、第一齿轮泵、恒温水浴锅、膜蒸馏组件,第二齿轮泵、膜蒸馏组件、第一高精度低温恒温槽和冷凝管,所述热侧通过热侧输入管道依次与第二蠕动泵、阴极液储备罐连接,所述热侧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所述热侧通过第一齿轮泵与膜蒸馏组件连接,所述膜蒸馏组件通过第二齿轮泵与冷侧连接,所述冷侧与冷凝管连接,所述冷凝管与第一高精度低温恒温槽连接,所述冷侧底部设有电子天平,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热侧、第三齿轮泵、第一高精度低温恒温槽、冷凝管和阴极液储备罐,所述热侧与冷凝管连接,所述冷凝管通过冷凝管依次与第三齿轮泵、阴极液储备罐连接,所述冷凝管与第一高精度低温恒温槽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阳极室和阴极室的有效容积均为125mL,且阳极室和阴极室之间由正渗透膜分隔、中间用专用铁夹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6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提标高级氧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热补热的生物降解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