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声道语音丢包补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6256.7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3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肖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5 | 分类号: | G10L19/005;G10L19/008;H04L12/8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王金双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声道 语音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时丢失补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实时语音传输(视频会议、语音聊天、网络游戏等实时语音通话),对语音数据的处理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发送端将获取的语音数据经编码、压缩后按照传输协议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接收语音数据进行解压、解压缩还原语音并进行播放。
采用现有的实时语音传输方式,由于在数据传输时会发生丢失数据包的情况,从而会造成在接收端播放语音是出现声音卡顿现象,通过网络重传往往会增加网络带宽和延时,尤其在通过手机流量上网的这种情况,既增加了延时,又增加了带宽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声道语音丢包补偿方法,通过不同声道里的保存的数据还原出丢包部分的数据,从而还原整个语音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玩多声道语音丢包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语音数据,并保存为多声道数据;
对语音数据进行比较、压缩;
对压缩的语音信号进行编号、传输;
判断语音数据的丢包情况,并进行解码;
还原丢失的语音数据包,并做完整播放。
进一步地,所述对语音数据进行比较、压缩,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个声道作为基准声道,其它声道与第一个声道进行比较,仅保存第一个通道数据和其它声道差异化语音数据;对上述第一个通道数据和其它声道差异化语音数据进行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判断语音数据的丢包情况,是接收端通过检查抵达数据的编号来判断音频数据的丢包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语音数据的丢包情况,是接收端通过检查抵达数据的编号来判断音频数据的丢包情况。
更进一步地,所述还原丢失的语音数据包,包括以下步骤:对接收的语音数据进行缓存;通过不同声道里的保存的语音数据,还原出丢包部分的语音数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根据通过不同声道数据的相似性,不会增加额外的带宽,从而让语音传输过程中,在不需要增加带宽、不需要网络数据包重传的前提下,解决网络丢包造成声音卡顿的问题,即降低了延时,也降低了带宽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声道语音丢包补偿方法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双声道语音数据补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声道语音丢包补偿方法流程图,下面将参考图1,对本发明的多声道语音丢包补偿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在步骤101,采集端采集语音数据,把单声道数据保存成多声道数据,不同的声道保存同一份数据,但是互相具有一定的延时。
在步骤102,把第一个声道作为基准声道,其它声道跟第一个声道进行比较,仅仅保存第一个通道数据和其它声道差异化数据,然后对保存的语音数据进行压缩,确保不会因为多个声道而造成压缩后的数据量变大。
在步骤103,对压缩后的语音数据进行编号,并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丢包的情况。
在步骤104,接收端接收语音数据,并通过检查抵达数据的编号来判断语音数据的丢包情况。
在步骤105,接收端对多通道数据进行解码。
在步骤106,对语音数据进行网络传输,如果有丢包情况,可以对语音数据做适当缓存,然后通过不同声道里的保存的语音数据还原出丢包部分的语音数据;对还原后的语音数据做完整播放。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以视频会议的语音传输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视频会议具体实施方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6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