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实时显微成像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5402.4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3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岩;胡琳;朱岗;税云秀;赵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H1/00 | 分类号: | G03H1/00 |
代理公司: | 50201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数字 全息 技术 三维 实时 显微 成像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实时显微成像检测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光源系统、第二光源系统、光传播系统、旋转工作台和图像处理系统。光路设置中既有同轴部分也有离轴部分,利用内置机械开光可进行同轴、离轴光路的切换。透射式、反射式为一体,可以进行多类样品的观测,不仅限于透明物体的检测,也可以适用于非透明物体表面形貌检测。利用旋转式衰减片对物光和参考光进行设置,可以定量调节物参比。立方分束棱镜底座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微调,其调节精度较高,可以实现入射光角度的调节。可采用双波长数字全息显微进行样品的观测,具有快速、全视场、非接触和定量相衬成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实时显微成像检测系统,属于数字全息显微术(DHM)领域。
背景技术
数字全息显微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显微成像技术,己在生物细胞成像、MEMS器件和微光学器件的检测、微小物体的变形和振动测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全息显微术具有如下优点:(1)不需要对物体进行扫描,利用复振幅信息直接可以得到三维数据信息,因而三维分布信息的获取速度较快:(2)通过数字调焦技术,可获得待测样品各个层面的分布,不需要对物体进行切片:(3)对测量环境没有特殊要求,而且可以直接对活体生物进行成像,不需要在物体表面镀膜或者对物体染色:(4)测量范围较宽可以从毫米到亚微米。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数字全息显微术逐步向产品化、商业化发展。瑞士LynceeTec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部数字全息显微镜,借助它可以完成微小物体的实时记录。
然而,数字全息显微术的分辨率和传统光学显微系统一样,取决于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NA)以及光源的波长。2006年,有人提出的飞秒数字全息记录系统虽然可以突破CCD的帧频限制,达到飞秒量级的时间分辨率,但是这些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没有突破显微镜的分辨极限,而且它不是实时采集,只能获取几个时间点的信息。2011年,又有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方法,该虽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分辨率实现实时记录,但是系统设计单一,体积较大,不能实现同轴离轴的切换和透射、反射一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数字全息显微系统不能同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等缺点,以达到同轴离轴可切换,透射、反射一体的目的。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三维实时显微成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第一光源系统、第二光源系统、光传播系统、旋转工作台和图像处理系统。
所述光传播系统包括立方分束棱镜I、立方分束棱镜II、立方分束棱镜III、反射镜I、反射镜II和色散棱镜。
所述第一光源系统的激光器I发出的光束和第二光源系统的激光器II发出的光束呈90°。这两个光束分别入射立方分束棱镜I的两个相邻面。
所述光传播系统包括立方分束棱镜I、立方分束棱镜II、立方分束棱镜III、反射镜I、反射镜II和色散棱镜
从立方分束棱镜I出射的两路光束相互呈90°,一路射向立方分束棱镜II、另外一路射向色散棱镜。
从立方分束棱镜II出射的两路光束相互呈90°,一路穿过第一测试位置并入射立方分束棱镜III、另外一路射向反射镜I。
所述旋转工作台可旋转到第一测试位置,也可离开第一测试位置。当旋转工作台处于第一测试位置时,穿过第一测试位置的光束依次穿过旋转工作台上的非线性晶体I、样品、消色差显微物镜I和消色差透镜I,此时,反射镜I反射光束也射向非线性晶体I,以增强照射样品的物光。
色散棱镜的出射光射向反射镜II后,被反射向机械开关II。若机械开关II打开,该路光线入射立方分束棱镜III,且与立方分束棱镜II射向射立方分束棱镜III的光呈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54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