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电锅炉的保温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4314.2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6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峰;周敬嵩;石勇;项镭;张千斌;刘一民;叶彬;葛晓蕾;崔嫒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8;F24H9/20;F24H9/00;F16K17/12;F16K17/164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电锅炉 保温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电锅炉的保温设备。它包括保温腔体和保温组件,所述保温腔体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所述保温腔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水管道,所述的保温组件安装在保温腔体的内部且与保温腔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与保温组件连接,所述的保温组件与保温腔体相连通,所述的保温腔体上设有微压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热量的损失,保温时间长,安装与拆卸方面,有利于后期的维护,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保温效果,安全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锅炉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节能电锅炉的保温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电锅炉保温大都采用复合保温技术,内层采用耐高温材料如硅酸铝等,外层采用低导热系数保温材料如玻璃棉等,最外层用彩钢板作为外护板。传统电锅炉的保温材料和保温技术已发展多年,保温技术和材料已趋于成熟,在保温材料没有出现突破进展或者保温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变革前,保温效果很难大幅提高。电锅炉运行原理是运用电阻或电磁加热,形成可用的热水或蒸汽供给用能设备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热量损失且保温久的节能电锅炉的保温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电锅炉的保温设备,包括保温腔体和保温组件,所述保温腔体的一侧设有进水管道,所述保温腔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水管道,所述的保温组件安装在保温腔体的内部且与保温腔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与保温组件连接,所述的保温组件与保温腔体相连通,所述的保温腔体上设有微压阀。
通过保温腔体的设计,能够保存热量不散失;通过保温组件的设计,使得其能够根据用能设备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加热保温组件内的流体,使其能够满足用能设备的进一步需求,同时对于剩下的流体存储在保温腔体内,等待下一次的使用,这样设计达到了降低热量损失且保温久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组件包括保温基座、保温内胆和加热丝,所述的保温内胆安装在保温基座上,所述加热丝的一端安装在保温基座上,所述的加热丝置于保温内胆的内部中间处,所述的保温基座与保温腔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保温内胆分别与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保温腔体连接。通过保温基座的设计,满足了该保温组件可拆卸的目的;通过保温内胆和加热丝的配合,能够满足不同用能设备的需求,扩大了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基座的外侧边上设有密封圈,所述的保温基座通过密封圈与保温腔体连接。通过密封圈的设计,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降低热量的损失。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内胆的右侧上第一通孔,所述的保温内胆通过第一通孔与进水管道连通,所述保温内胆的左侧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保温内胆通过第二通孔与保温腔体连通,所述保温内胆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的保温内胆通过第三通孔与出水管道连接,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保温腔体上的位置为靠近保温基座的位置,所述第一通孔到保温基座的距离小于第二通孔到保温基座的距离。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设计,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通孔倒流回进水管道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压阀包括壳体、阀杆、配重块和限位块,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安装在保温腔体上,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的阀杆安装在第四通孔内,所述的配重块安装在阀杆的一端且置于壳体的外侧,所述的限位块安装在阀杆的另一端且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限位块的面积大于第四通孔的面积。通过稳压阀的设计,能够保证保温腔体内的压强,以确保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与保温腔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阀杆与第四通孔为间隙配合。通过壳体与保温腔体之间的结构设计,能够方便对微压阀的后期维护。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管道上设有单向电磁阀,所述的保温腔体内设有红外监测器,所述的单向电磁阀与红外监测器连接。通过单向电磁阀与红外监测器的设计,能够确保保温腔体内的液面,保证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4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