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硫烟气的氨法脱硫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1972.6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1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德;李学刚;娄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申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50;B01D53/96;C01C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硫烟气的氨法脱硫系统及方法,以氨、工艺水和空气为原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循环系统:第一个循环系统为降温浓缩结晶系统(100),第二个循环系统为主吸收氧化系统(200),第三个循环系统为辅吸收氧化系统(300),高硫烟气依次进入所述降温浓缩结晶系统(100)、主吸收氧化系统(200)和辅吸收氧化系统(300),工艺水依次进入所述辅吸收氧化系统(300)、主吸收氧化系统(200)和降温浓缩结晶系统(100),氨和空气同时进入所述主吸收氧化系统(200)和辅吸收氧化系统(300)。原料高硫烟气经过降温预洗涤、主脱硫及辅脱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耐高硫烟气、脱硫效率高、排烟的氨逃逸和气溶胶污染少、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和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硫烟气的氨法脱硫系统 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电厂或热电厂锅炉,以及钢铁厂烧结机,或其他燃用含硫燃料的设备产生的烟 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硫,根据燃料含硫量的大小,烟气中SO2含量在 300-15000mg/Nm3,一般小于2000称低硫烟气,2000-4000之间成为中硫烟气,4000 以上称为高硫烟气。
烟气脱硫是环保领域的一个关键也是应用广泛的技术。但是,烟气脱硫装置不 仅是一个环保装置,也可以看着为一个生产装置。采用不同的脱硫原料,比如石灰 石,氧化镁和氨,可以分别得到石膏,硫酸镁和硫酸铵,都是可以作为商品销售的 化学品。石膏可作水泥的缓凝添加剂,用量可高到5%,市场用量很大,硫酸镁可 以作为镁肥,硫酸铵本身就是化肥,也可作为复合肥的配方,市场用量很大。因此, 含硫量越高,脱硫装置越加可以被看着为一个生产装置。
作为生产装置,产品的价值越高越好。所述的烟气脱硫技术中,在我国,由于 我国是人口、粮食和化肥大国,具有丰富的氨资源,发展和推广氨法脱硫技术具有 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但是,由于氨的易挥发特点,现有的氨法脱硫技术 主要适合于低硫烟气,对于中硫,尤其是高硫烟气,容易出现氨逃逸和气溶胶,以 及脱硫效率低和氨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氨法脱硫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尤其难以进入大型火力发电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实现高硫 烟气的高效脱硫和SO2的资源化回收的高硫烟气的氨法脱硫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硫烟气的氨法脱硫系统, 以氨、工艺水和空气为原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循环系统:第一个循环系统为 降温浓缩结晶系统,第二个循环系统为主吸收氧化系统,第三个循环系统为辅吸收 氧化系统,高硫烟气依次进入所述降温浓缩结晶系统、主吸收氧化系统和辅吸收氧 化系统,工艺水依次进入所述辅吸收氧化系统、主吸收氧化系统和降温浓缩结晶系 统,氨和空气同时进入所述主吸收氧化系统和辅吸收氧化系统。
所述的主吸收氧化系统包括圆筒形的主吸收段和主氧化段,所述主吸收段内部包括有主吸收液喷淋层,所述主氧化段内部包括有主空气曝气器,所述主氧化段的 外部和所述主吸收段的外部通过主吸收液循环管道和主吸收液循环泵相连接,所述 主氧化段连接有空气输入管,所述主氧化段或所述主吸收液循环管道上还连接有原 料氨的输入管;
所述辅吸收氧化系统包括圆筒形的辅吸收段和辅氧化段,所述辅吸收段内部包括有辅吸收液喷淋层,所述辅氧化段内部包括有辅空气曝气器,所述辅述氧化段的 外部和所述辅吸收段的外部通过辅吸收液循环管道和辅吸收液循环泵相连接,所述 辅氧化段连接有空气输入管,所述辅氧化段或所述辅吸收液循环管道上还连接有原 料氨的输入管;
所述降温浓缩结晶系统包括圆筒型的降温浓缩段和结晶池段,所述降温浓缩段的内部包括有浆液喷淋层,所述结晶池段内部包括有搅拌器,在结晶池段的外部和 降温浓缩段的外部通过浆液循环管道和浆液循环泵相连接,在所述降温浓缩段和所 述结晶池段之间设有高硫烟气的进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申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申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1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