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0784.1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0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谢佳兴;王财强;孔冼杰;林宝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G9/047 | 分类号: | G05G9/047;H01H25/04;H01H1/029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德国汉诺威瓦***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装置,包括具有压力施加区域及轴的操作旋钮、被引导成在承载件的引导开口中沿位移轴线在上部非致动位置与下部致动位置间移位,承载件与操作旋钮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第一框架被附接到基部部分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第一压力开关元件,在致动位置受操作旋钮施加于其的压力;两对连接至承载件的致动臂,分别沿第一或第二枢转轴线方向远离承载件突出;第二压力开关元件,在操作旋钮绕第一或第二枢转轴线枢转运动期间受致动臂施加于其的压力,轴以不旋转的方式安排,操作旋钮绕位移轴可旋转地安排,通过安排在轴或操作旋钮处、用于感测旋转方向和/或旋转位置的传感器,产生表示相对于轴的旋转方向和/或旋转位置的信号。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旋钮,该操作旋钮具有压力施加区域并具有轴、并且被引导成使得其可以在承载件的引导开口中沿着与该压力施加区域成直角的位移轴线在上部非致动位置与下部致动位置之间移位,其中,该承载件可以与该操作旋钮一起围绕与该位移轴线成直角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枢转,该第一枢转轴线通过将该承载件附接到径向地包围该承载件的第一框架而形成,其中,该第一框架被附接到固定的基部部分,使得其可以围绕与该第一枢转轴线成直角延伸的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包括第一压力开关元件,该第一压力开关元件安排在背离该操作旋钮的该轴的一侧上,并且在该致动位置中,可以受到由该操作旋钮施加到其上的压力;包括第一对第一致动臂,这对第一致动臂牢固地连接至该承载件并且彼此相反地沿该第二枢转轴线的方向远离该承载件突出;并且包括第二对第二致动臂,这对第二致动臂牢固地连接至该承载件并且彼此相反地沿该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远离该承载件突出;包括第二压力开关元件,这些第二压力开关元件指配给这些致动臂并且这些第二压力开关元件能够受到在操作旋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或第二枢转轴线枢转运动期间由这些致动臂的自由端施加到其上的压力。
这种操作装置例如在车辆中用以激活电气或电子部件。通过这些操作装置,可以触发多个功能,减少操作元件的数量。
在这种操作装置中,通过适当地向压力施加区域施加压力,该操作旋钮沿位移轴线移位,直到其向第一压力开关元件施加压力,该第一压力开关元件随后触发相应的信号。如果向位于致动臂上方的边缘区域中的压力施加区域施加压力,则包括致动臂和操作旋钮的所述单元围绕第一枢转轴线或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在所述过程中,与受压的压力施加区域的边缘区域相关联的致动臂到达为其指配的压力开关元件上,从而触发相应的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开篇所提到的类型的操作装置,通过该操作装置可以控制附加功能,同时免去了进一步的操作元件。
根据本发明,此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轴以在旋转意义上是固定的方式安排,并且该操作旋钮安装在该轴上,使得其能够绕该位移轴线旋转,在该轴或该操作旋钮上安排了传感器装置,通过该传感器装置,能够检测该操作旋钮相对于该轴的旋转位置和/或旋转方向,并且能够产生相应的旋转位置信号和/或相应的旋转方向信号。
因此,可以由该操作装置控制进一步的功能而无须大量的附加部件和安装空间。
当传感器装置是光学传感器装置时,不需要另外施加用于控制进一步的功能的力。
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旋转位置和旋转方向的传感器系统的可以相对彼此移动的部件之间没有机械接触,所以所述部件对缺陷的敏感性也低。
在简单的实施中,光学可检测标记相对于位移轴线同轴地安排在操作旋钮或轴上,并且以径向环圆周均匀分配的方式安排,并且光学传感器与可光学检测的标记径向或轴向相对地安排在轴上或操作旋钮上。
在这种情况下,可光学检测的标记可以是安排在操作旋钮上或在轴上的链轮的齿和齿隙。
向外有操作旋钮的保护,操作旋钮的压力施加区域可以安排在径向延伸的压力施加板背离该轴的一侧,并且该轴可以被与该压力施加板平行并且与该轴牢固连接的承载环包围,其中,该链轮安排在该压力施加板的背离该压力施加区域的一侧,并且该光学传感器安排在该承载环面对该压力施加板的一侧。
不言自明的是,在运动学转变版本中,该链轮也可以安排在该承载环上,而该光学传感器可以安排在该压力施加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0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