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放电协同溶液吸收去除有害气体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0142.1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8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维;黄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华丽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B01D53/48;B01D53/50;B01D53/54;B01D53/56;B01D53/58;B01D53/68;B01D53/72;B01D53/74;B01D53/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放电 协同 溶液 吸收 去除 有害 方法 装置 | ||
一种气体放电协同溶液吸收去除有害气体的方法,属于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化工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处理过程是把含有害气体气体的气流导入装置,所述的装置内设置有的正负或正地或负地交替的多组电极对,并与高压电源连通,从吸收液喷淋器出来的吸收液液滴通过电极对造成正负电极之间的气体空间距离缩短,瞬间气体导通放电电离,形成由高能电子、原子和自由基等组成的气液接触放电反应区,所述的气流经过所述的放电反应区时,气流中的有害气体气体被氧化或降解和所述吸收液吸收,从气流中得到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放电协同溶液吸收去除有害气体的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从气流中去除烃、醇、醛、醚、酚、酮、酯、胺和杂环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物,气态硫化物、气态氟化物,氨、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无机气体,属于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化学、制药、燃烧、涂装和半导体等各种工业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烃、醇、醛、醚、酚、酮、酯、胺和杂环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物,气态硫化物、气态氟化物,氨、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无机物,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人体有害,有些还是致癌物质,而且大量排放还对局部区域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还是大气光化学雾形成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些物质或者水溶性不好,挥发性强或者化学结构稳定、不易氧化和降解的特点,给净化带来很大的困难。
处理上述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法有燃烧、吸附法等。但上述方法都有各自应用的局限性,燃烧法一般要求在600℃以上运行,投资和运转费高。吸附法对低浓度的污染物脱除效率较高,但无法达到分解有害气体的目的,吸附剂再生和后续处理系统复杂。对于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湿法是采用水溶液对其进行吸收,是低温排放源的主要处理方法。但对含一氧化氮较多的氮氧化物,由于一氧化氮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去除率低;对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采用碱液吸收,系统复杂,脱硫产物的进一步处理费用高。
气体放电作为一项新型废气治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大量高能电子、原子和自由基。这些高能电子、原子和自由基与有害气体分子反应并使其氧化或离解。气体放电通常由脉冲放电等方式产生的,但是由于脉冲电源技术要求高,在处理低浓度、大气量的有害气体时,能耗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物,因而难以在工业中大规模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和提供一种气体放电协同溶液吸收去除有害气体的方法和装置,具有有害气体去除效率高、能耗低,操作方便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体放电协同溶液吸收去除有害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含有害气体的气流导入装置,所述的装置内设置有的正负或正地或负地交替的多组电极对,并与高压电源连通,从吸收液喷淋器出来的吸收液液滴流过所述电极对及其之间的空间时造成正负或正地或负地电极之间的气体瞬间被电离,形成由高能电子、原子和自由基等组成的气液放电反应区,从所述的装置一端的气体入口导入的含有害气体的气流经过所述的放电反应区,气流中的有害气体气体被氧化或降解,然后被所述的吸收液吸收,从气流中得到去除,净化后的气流通过设置在装置另一端的气体出口排出,吸收液经所述的装置下部的吸收液循环池收集后排出或循环使用。
本发明对气流中有害气体的去除机理主要是:对于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气流,主要通过气相直接氧化和降解、溶液吸收、液相氧化和反应产物的二次吸收进行;对于硫氧化物主要通过气液相氧化、溶液吸收进行,对于氮氧化物主要通过气液相氧化,把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和溶液吸收进行。
根据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气体放电协同溶液吸收去除有害气体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结构类似吸收塔,主要由气体进口、气液放电反应区、气体出口和吸收液喷淋器和吸收液供给系统组成。所述的气液放电反应区设置在装置的中部,由正负或正地及负地交替的电极对组成,电极由高压电源供电,所述的装置的两端设置有气体进口和净化后气体出口,所述的吸收液喷淋器可设置在所述的放电反应区的上部和两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放电反应区的下部,效果相当,装置的下部设置有吸收液循环池,所述吸收液循池通过管道和循环泵与吸收液喷淋器连通,构成吸收液供给系统。吸收液也可不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华丽,未经黄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0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