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与黄芩营养液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9836.3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磊 |
主分类号: | A61K36/81 | 分类号: | A61K36/81;A61K9/08;A61P7/10;A61P31/04;A61P31/10;A61P29/00;A61P31/12;A61P31/22;A61P9/12;A61P37/04;A61P35/00;A61P1/16;A6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黄芩 营养液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与黄芩营养液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营养液中富含17种氨基酸与蛋白质,含有维生素C、B1、B2、 B6,还含有钙、铁、锌、钾、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含有多种活性酶等。
黄芩含有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苯甲酸、B一谷甾菌,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降血压、抗病毒、抗菌、抗炎,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但是,现有马铃薯与黄芩的提取方法一般是采用传统的压榨方法,提取的营养液纯度低,达不到理想的药效。同时也没有一种将二者营养液混合在一起的混合液以达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马铃薯与黄芩营养液纯度的提取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马铃薯与黄芩营养液提取方法,由马铃薯和干黄芩制成,所述马铃薯重量份为1000克,干黄芩重量份为50克;其中,马铃薯的提取方法为: 1)、取1000克新鲜马铃薯,用纯净水清洗干净,尽量不将表皮蹭坏,置于零下80℃环境中冷冻至整个冻实;2)、然后将冻实的马铃薯在温度为15℃-20℃,湿度为30%的环境中解冻,接着挤压提取液体,通过离心提取上清液后过滤;干黄芩的提取方法为:1)、取50克干黄芩放入沙锅,加入 2000ML冷水浸泡2小时后,用煤气火大火致沸腾,后用文火微沸,保持微沸状态,致药液留有200ML左右,将药液倒出;2)、再加入1500ML冷水大火至沸腾,后用文火微沸保持至药液留有150ML左右,将药液倒出,将一二次熬制药液混合后过滤。
进一步的,将马铃薯液体与黄芩液体按10:1比例配合成混合液。
进一步的,将复合液通过0.22μm滤膜过滤,在超净平台中灌装封口。
进一步的,在马铃薯提取方法的第2)步中解冻时的温度为18℃。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混合液预防具有以下功效:利尿、抗菌、抗炎、抗病毒,外用消肿、缓解带状疱症、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利胆、抑制肠道运动和抗过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马铃薯与黄芩营养液提取方法中5%的黄芩土豆加入土豆液比例5%的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马铃薯与黄芩营养液提取方法中5%的黄芩土豆加入土豆液比例5%的峰值表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马铃薯与黄芩营养液提取方法,由马铃薯和干黄芩制成,所述马铃薯重量份为1000克,干黄芩重量份为50克;其中,马铃薯的提取方法为: 1)、取1000克新鲜马铃薯,用纯净水清洗干净,尽量不将表皮蹭坏,置于零下80℃环境中冷冻至整个冻实;2)、然后将冻实的马铃薯在温度为15℃-20℃,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为18℃。湿度为30%的环境中解冻,接着挤压提取液体,通过离心提取上清液后过滤;干黄芩的提取方法为:1)、取50 克干黄芩放入沙锅,加入2000ML冷水浸泡2小时后,用煤气火大火致沸腾,后用文火微沸,保持微沸状态,致药液留有200ML左右,将药液倒出; 2)、再加入1500ML冷水大火至沸腾,后用文火微沸保持至药液留有150ML 左右,将药液倒出,将一二次熬制药液混合后过滤。将马铃薯液体与黄芩液体按10:1比例配合成混合液。将复合液通过0.22μm滤膜过滤,在超净平台中灌装封口。本营养液宜:痛风人群、易疲劳者;不宜:发热恶害者。
实验例
仪器详细信息(全部)
附件
质量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磊,未经石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9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科治疗
- 下一篇:药物偶联物,偶联方法,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