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培养基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8801.8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胡生华;向婷;朱志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阳光保健品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18/20;A01G18/00;A01G18/4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23871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暗褐网柄 牛肝菌 栽培 培养基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培养基及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方法。所述培养基包括:干料;以及MS培养基,其中,基于所述干料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MS培养基含量为1%~5%。利用本发明的培养基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能够有效地缩短栽培时间,提高栽培效率。另外,采用二次出菇培养方式,以便进一步获得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适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属于牛肝菌目小牛肝菌科,脉柄牛肝菌属。最早描述见于斯里兰卡,现在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都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广西、海南和云南。目前该菌的利用方式主要是野生状态的人工采收,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之人为地高强度采收,使暗褐网柄牛肝菌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现有技术中,栽培种经40-60天培养后,菌丝才能长满栽培瓶或栽培袋,培养时间偏长。另外,在采收完一茬暗褐网柄牛肝菌后,出菇周期即结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栽培种进行二次出菇培养,导致暗褐网柄牛肝菌产率偏低。
目前,如何提高暗褐网柄牛肝菌产率仍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培养基以及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方法。利用本发明的培养基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能够有效地缩短栽培时间,提高栽培效率。另外,采用二次出菇培养方式,以便进一步获得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适于规模化生产。
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培养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培养基包括:干料;以及MS培养基,其中,基于所述干料的总质量,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MS培养基含量为1%~5%。发明人发现,利用含有MS培养基的栽培种培养基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可以缩短获得栽培种的时间,提高培养效率。添加MS培养基是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意外发现可以缩短获得栽培种的时间,添加其他有机碳、氮源(例如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或者硝酸铵)不能明显缩短培养时间,还会大幅度增加栽培种的污染率。
进一步地,发明人发现,MS培养基含量会影响栽培时间以及产率等。进而,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MS培养基占干料总质量的1%~5%时,能够缩短栽培时间,同时保证暗褐网柄牛肝菌获得较高的产率。由此,利用本发明的培养基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能够有效地缩短栽培时间,提高栽培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于MS培养基成分不作严格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MS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酵母粉10g,KH2PO4 10g,MgSO4 10g,水1000ml。发明人发现,利用含有该MS培养基的栽培种培养基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能够获得大量活性较高的栽培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培养基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培养基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干料包括:50%~70%的小麦、10%~30%的玉米粒以及10%~30%的杂木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料包括:60%的小麦、20%的玉米粒以及20%的杂木屑。由此,以便实现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阳光保健品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阳光保健品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8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钙葡萄生产专用肥料
- 下一篇:绿植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