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高频振动搅拌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8587.6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姚运仕;杨杰;冯忠绪;门颖;陈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C5/14 | 分类号: | B28C5/14;B28C5/4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高频 振动 搅拌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强制式搅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高频振动搅拌机。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等人工合成的建筑材料在国内公路交通、房屋建筑等基础建设中广泛应用,它们的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相应的对生产建筑材料的设备-搅拌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搅拌机是强制式搅拌机,它主要通过搅拌装置的旋转,推动物料在搅拌筒内强制按一定的路径循环流动,迫使各种原材料如:骨料、水泥、水等相互混合,进而将各种物料搅拌均匀,形成混凝土。这一类搅拌机与其它类型搅拌机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搅拌质量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尽管强制式搅拌机具有很多优点,但自身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搅拌质量不足,该类型搅拌机生产的混凝土在宏观上能达到均匀;但经过研究表明,在微观尺度下混凝土中的水泥存在10%-30%的团聚颗粒,它们的存在减小了水泥与水之间的接触面积,导致两者间水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从而使混合料达不到预期性能。其次,普通强制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越靠近搅拌轴,混合料的流动速度越慢,减弱了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混合作用,从而形成搅拌低效率区。此外,搅拌机在长时间工作之后,混合料往往会附着在搅拌轴周围,从而出现抱轴现象,给搅拌机的维护带来极大不便,甚至会影响搅拌机的使用寿命。
目前,针对普通强制搅拌机的不足,出现了振动搅拌机,这种强制式振动搅拌机的搅拌轴上设置有激振器,激振器的振动和搅拌共同作用在混合料上,以提高混合料的搅拌质量。为达到充分提高混合料搅拌质量的目的,振动搅拌机需要高频激振器,而现有搅拌机的激振器振动频率与激振器的转速线性相关,若简单通过提高转速来提高振动频率而不采用新型的激振方式,支撑振动轴的轴承极易发热,使其寿命急剧缩短,这就使得搅拌机振动的频率受到极大限制,最终导致振动搅拌的优势不能充分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高频振动搅拌机及方法,以解决上述在搅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高频振动搅拌机,包括振动驱动单元、搅拌筒、搅拌装置、搅拌驱动单元和激振器;振动驱动单元和搅拌驱动单元分别设置于搅拌筒的两侧;激振器沿搅拌筒的中心轴设置在搅拌筒内;搅拌装置设置在搅拌筒内部,且平行于激振器设置在激振器两侧;搅拌筒为两侧有端盖的筒,搅拌筒的两端盖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洞,振动驱动单元与激振器连接,搅拌驱动单元与搅拌装置连接;
激振器为横截面为有N个光滑凸起的多边形轴,N大于2;激振器为实心轴或空心轴,且激振器的质心与旋转中心重合。
进一步的,搅拌筒两端盖的孔洞上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支撑套,搅拌装置支撑套的外侧与孔洞的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承;搅拌装置支撑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承。
进一步的,搅拌装置支撑套连接搅拌装置,搅拌驱动单元连接一侧的搅拌装置支撑套。
进一步的,激振器的两端设置有激振器支撑轴,第一支撑轴承固定套设在激振器支撑轴上。
进一步的,激振器的频率f=N×激振器转速/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置有带N个凸起多边形的激振器,激振器的轴旋转一周,凸起激振混合料N次,从而大幅提高搅拌机的激振频率,突破了现有振动搅拌机激振频率无法提高的限制,使混合料颗粒间的内摩擦力及粘性进一步降低,促使混合料中团聚的水泥小颗粒更快分散,从而增大水泥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水化反应速度;同时优化了混合料的搅拌效果,进一步缩短混合料搅拌均匀的时间,且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升。
本发明涉及的激振器相比现有的搅拌机激振器,可以通过提高多边形的个数而不是旋转速度来提高激振频率,结构简单,加工难度较小,安装也相对方便;此外该类型激振器的质心与旋转中心重合,在高速旋转时对支承轴承不产生激振力,优化了轴承的受力状态,使得轴承使用寿命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搅拌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激振器截面示意图;
图3为振动产生原理示意图。
其中:1-振动驱动单元,3-搅拌筒,4-搅拌装置,7-搅拌驱动单元,8-搅拌装置支撑套,9-第二支撑轴承,11-激振器,12-激振器支撑轴,13-第一支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8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搅设备和工艺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桥梁施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