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天窗塑胶件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8464.2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3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邓义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贺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1/10 | 分类号: | B29C31/10;B29C33/72;B29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天窗 塑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为一种汽车天窗塑胶件模具,属于汽车天窗塑胶件模具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安装于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为车主带来健康、舒适的享受。同时汽车车窗也可以开阔视野,也常用于移动摄影摄像的拍摄需求。汽车天窗可大致分为:外滑式、内藏式、内藏外翻式、全景式和窗帘式等。而汽车天窗塑胶件是汽车天窗的外壳,汽车天窗塑胶件在生产时往往需要使用到相对应的生产模具,使用此类模具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但是现有的用于汽车天窗塑胶件模具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缺陷,模具在使用时只能将调好色母的热塑原料倒入,当需要生产出不同颜色的塑胶件时需要另外调色原料,较为麻烦,并且热塑完成后原料容易残留在模具内部,若原料冷却凝固过后则变的难以去除,从而会影响模具的再次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天窗塑胶件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天窗塑胶件模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汽车天窗塑胶件模具,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方安装色母调和装置,所述色母调和装置上设置第一入料口与第二入料口、第三入料口,所述第一入料口与第二入料口、第三入料口分别通过输管连接所述色母调和装置下方的调和板,所述调和板一侧安装电池盒,所述调和板中央设置均匀盘,所述调和板底部安装滑竿,所述滑竿下方安装若干个喷嘴,所述调和板下方安装塑形装置,所述塑形装置内部设置塑槽,所述塑槽内部安装模具,所述模具两侧内壁均连接若干个风管,所述机箱一侧安装鼓风机,所述机箱另一侧安装吸风机。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均匀盘内部通入的原料在导入模具内部之间能够被充分混合,从而实现较均匀调色,所述均匀盘内部安装搅拌环,且所述搅拌环通过其下方的转杆与所述均匀盘内壁呈活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喷嘴能够实现在所述滑竿下方滑动,从而调整原料的喷出位置,所述滑竿与所述喷嘴的连接处安装有滑轮。
优选的,为了使原料在投入所述模具内部时能够均匀填满模具,所述喷嘴通过所述滑轮与所述滑竿呈活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模具内部能够通过风管与所述鼓风机、所述吸风机构成通风环境,从而便于清理多余原料,所述模具通过所述风管分别与所述鼓风机、所述吸风机相连通。
优选的,为了使装置内部各个组件在运行时有足够的电力来源,所述机箱与所述鼓风机、所述吸风机均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盒内部蓄电池呈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装置顶部安装色母调和装置,利用色母调和装置内部的三个入料口填入不同色母的热塑原料,使得塑胶件在热塑时能够根据需求调出不同色彩,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在调和板下方安装滑竿以及可滑动的喷嘴,使得原料在填入时能够通过喷嘴的滑动而均匀投入模具内部。通过在模具两侧内壁上均安装风管,一侧风管连接鼓风机,另一侧连接吸风机,从而方便吸出模具热塑完成后内部残留的原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色母调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调和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塑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搅拌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色母调和装置,3、调和板,4、塑形装置,5、吸风机,6、鼓风机,7、第一入料口,8、第二入料口,9、第三入料口,10、输管,11、搅拌环,12、电池盒,13、均匀盘,14、滑竿,15、滑轮,16、喷嘴,17、塑槽,18、模具,19、风管,20、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贺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贺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8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