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投捞式反洗井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8199.8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0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任刚;张传绪;孙成岩;孙先杰;于建涛;吴高平;赵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10 | 分类号: | E21B21/1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陈可鑫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投捞式反洗井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投捞式反洗井阀。主要解决了现有无杆泵井洗井排量不够、无法彻底清除结蜡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2)内部固定连接堵塞器托筒(3),堵塞器托筒内装有堵塞器主体(13),堵塞器主体(13)上部连接堵塞器上接头(10);堵塞器主体下部连接丝堵(15);堵塞器上接头下部连接阀座(12),阀座(12)上部坐有阀球(11);堵塞器上接头(10)上部连接打捞杆锁扣(6),堵塞器上接头上部空腔内通过凸轮螺钉(8)连接凸轮(9)的中心点,打捞杆锁扣(6)锁住打捞杆(5),打捞杆弹簧(7)套装在打捞杆上,打捞杆下端头卡在凸轮(9)的缺口处。该可投捞式反洗井阀,能够彻底清除结蜡,保证潜油螺杆泵井能够长期正常运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中一种反洗井阀,特别是一种可投捞式反洗井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潜油螺杆泵日常生产中,由于螺杆泵的结构决定了常规洗井方式无法建立洗井循环通道,只能靠热水烫化部分蜡后靠螺杆泵运转排出,清蜡不彻底;采用钢丝携带刮蜡片刮蜡周期短,刮蜡频率高,存在着刮蜡片脱落等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现有洗井排量不够、无法彻底清除结蜡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投捞式反洗井阀,该可投捞式反洗井阀,能够彻底清除结蜡,保证潜油螺杆泵井能够长期正常运转。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可投捞式反洗井阀 ,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上接头螺纹连接工作筒,工作筒螺纹连接下接头,工作筒内部固定连接堵塞器托筒,堵塞器托筒内装有堵塞器主体,堵塞器主体上部螺纹连接堵塞器上接头;堵塞器主体下部螺纹连接丝堵;堵塞器上接头下部螺纹连接阀座,阀座上部坐有阀球,阀球被限制在堵塞器上接头与阀座组成的空间内;堵塞器上接头上部螺纹连接打捞杆锁扣,堵塞器上接头上部空腔内通过凸轮螺钉连接凸轮的中心点,打捞杆锁扣锁住打捞杆,打捞杆弹簧套装在打捞杆上,打捞杆下端头卡在凸轮的缺口处。
本发明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可投捞式反洗井阀 ,操作简单,可实现反循环洗井清蜡,首次解决了无杆泵井无法洗井清蜡的问题;通过投捞实现更换反洗井阀的目的,避免了动管柱作业,减少了施工成本,延长了检泵周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工作筒,3、堵塞器托筒,4、下接头,5、打捞杆,6、打捞杆锁扣,7、打捞杆弹簧,8、凸轮螺钉,9、凸轮,10、堵塞器上接头,11、阀球、12、阀座,13、堵塞器主体,14、密封圈,15、丝堵,16、洗井进液孔A,17、洗井进液孔B,18、洗井出液孔,19、环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该可投捞式反洗井阀 ,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4,上接头螺纹连接工作筒2,工作筒2螺纹连接下接头4,在工作筒2内部固定连接堵塞器托筒3,堵塞器托筒3内装有堵塞器主体13,堵塞器主体13上部螺纹连接堵塞器上接头10;堵塞器主体13中部有四个椭圆形的洗井进液孔B17,堵塞器主体13下部螺纹连接丝堵15;堵塞器上接头10下部螺纹连接阀座12,阀座12上部坐有阀球11,阀球11被限制在堵塞器上接头与阀座组成的空间内;堵塞器上接头10上部螺纹连接打捞杆锁扣6,堵塞器上接头10上部空腔内通过凸轮螺钉8连接凸轮9的中心点,打捞杆锁扣6锁住打捞杆5,打捞杆弹簧7套装在打捞杆5上,打捞杆5下端头卡在凸轮9的缺口处,在弹簧作用下,打捞杆会尽量向凸轮方向延伸;堵塞器托筒3下部有四个圆形的洗井进液孔A16;工作筒2内壁挡头对向凸轮9。堵塞器上接头10中部开有四个椭圆形的洗井出液孔18;堵塞器托筒3对应工作筒2的外壁同样开有四个圆形的洗井进液孔A16;洗井进液孔A16上下部分的堵塞器托筒3与堵塞器主体13间置有密封圈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81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