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压线自动喷涂装置的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7722.5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华;王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B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压线 自动 喷涂 装置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线自动喷涂装置的驱动装置,包括设备承载体、设备承载体驱动装置、设备承载体平衡装置和高压线导轨;设备承载体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固定支架和驱动轮驱动装置,驱动轮包括第一凹槽滚轮,在第一凹槽滚轮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凹槽滚轮同轴心的从动齿轮,设备承载体平衡装置包括从动轮和从动轮铰接支架,从动轮为第二凹槽滚轮,第二凹槽滚轮的轮轴与从动轮铰接支架的上端滚动连接,从动轮铰接支架的下端与设备承载体的右上端铰接。它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设施的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突出表现在″线下树″等问题上,″树障″成为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由于电力线路走廊宽度和安全距离不够,大风造成线路两旁树木倒折,引发线路跳闸、局部断电事件,或因电力线路下树木过高,发生短路跳闸事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线下树障问题也一直是影响农村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巨大隐患,树障引起农村配电线路事件频繁发生,电力部门每年虽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清除,但线下树木却屡砍不止,农户也是屡栽不禁。以湖北省松滋市供电公司除树障工作实践为例,近三年来,松滋市农村高低压线路因树障跳闸1200余起,引起较大型厂矿企业停电75次,造成工业电量损失2亿千瓦时,按松滋市工业度电产值11元测算,工业产值损失约20亿元。而且农村小水电站区域,配电网线路一般由架空裸线组成,但由于小水电站多地处山区,配电环境复杂,架空裸线常常因树木、动物造成短路接地及雷击线路的情况,导致输送电可靠性降低,安全供电的矛盾较突出。若选用地埋电缆对农村小水电站而言又因造价昂贵难于采用。因此,合理解决农村重点地区″线下树″问题,维护地区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已迫在眉睫。
在高压线上喷涂耐高温绝缘涂料,可避免电线裸露导体部分与树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线树接触而导致的线路跳闸故障以及电能传输的附加损耗,如果将喷涂装置安装在可沿高压线行走的驱动装置上,即可实现对高压线的自动喷涂,从而提高喷涂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线自动喷涂装置的驱动装置,它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高压线自动喷涂装置的驱动装置,包括设备承载体、设备承载体驱动装置、设备承载体平衡装置和高压线导轨;设备承载体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驱动轮固定支架和驱动轮驱动装置,驱动轮包括第一凹槽滚轮,在第一凹槽滚轮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凹槽滚轮同轴心的从动齿轮,驱动轮的轮轴与驱动轮固定支架的上端滚动连接,驱动轮固定支架的下端与设备承载体的左上端固定连接,驱动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设备承载体上的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转轴设有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的减速齿轮组,主动齿轮通过减速齿轮组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设备承载体平衡装置包括从动轮和从动轮铰接支架,从动轮为第二凹槽滚轮,第二凹槽滚轮的轮轴与从动轮铰接支架的上端滚动连接,从动轮铰接支架的下端与设备承载体的右上端铰接,高压线导轨与驱动轮固定支架的上端和/或从动轮铰接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高压线导轨上设有一个以上开口向下导线轨道滑槽,导线轨道滑槽与第一凹槽滚轮和/或第二凹槽滚轮下端凹槽共同形成高压线约束通道。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
驱动轮固定支架为由两条连接板通过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组成的人字形支架,两条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一端与驱动轮的轮轴滚动连接,两条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与设备承载体的左上端固定连接。
从动轮铰接支架为由两条连接板通过一端铰接组成的人字形支架,两条连接板铰接部设有与驱动轮的轮轴相适配的滚动轴承;两条连接板的下端分别与设备承载体的右上端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7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下一篇:中间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