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OV用水下铺缆绞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7161.9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0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焦慧锋;吴雨;彭棠;赵春城;付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D1/60 | 分类号: | B66D1/60;B66D1/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伍志祥;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ov 水下 绞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ROV用水下铺缆绞车,该绞车对接于ROV的底部,包括车架、车轮及驱动车轮的液压马达,车架的顶部与ROV的底部对接,所述车架中活动安装有用于卷绕或释放缆线的卷筒,所述卷筒由车架上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车架上安装有位于卷筒外侧的线缆始端接头释放机构,卷筒内部安装有线缆末端接头释放机构。本发明提高了ROV水下铺缆的能效,利用水下轮胎避免了ROV搭载铺缆绞车始终需要抵抗绞车的水中负浮力,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依靠轮子向前运动,在复杂海底时利用推进器加以辅助,节省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铺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ROV进行海底铺缆作业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ROV铺缆绞车,是由ROV自身搭载在下部,进行悬浮铺缆。由于铺缆绞车自身负浮力很大,导致ROV需要时刻开启垂向下的推进器,来抵消铺缆绞车的负浮力,如此就会消耗大量能量。由于是悬浮作业,在遇到海流时,ROV需要有很强的抗流能力。在遇到高低起伏的海底表面时,悬浮铺缆无法随着海底表面起伏而上下调整位置,只能在同一水平高度铺缆,导致铺缆绞车离海底高度变化,使得放缆速度需要调整,导致铺缆困难。传统的铺缆绞车,缆线始末两端线缆接头都是通过绳索或卡爪直接固定系在绞车上,铺缆开始前和结束后需要依靠ROV利用自身机械手进行操作缆线始末两端的接头的释放,操作时ROV与绞车脱离,放下绞车,利用机械手卸下接头,然后再到绞车上部与之对接,携带绞车进行铺缆。此过程比较繁琐,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ROV与绞车对接失败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ROV铺缆绞车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海床爬行,且能够自动释放缆线接头的铺缆绞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ROV用水下铺缆绞车,该绞车对接于ROV的底部,包括车架、车轮及驱动车轮的液压马达,车架的顶部与ROV的底部对接,所述车架中活动安装有用于卷绕或释放缆线的卷筒,所述卷筒由车架上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车架上安装有位于卷筒外侧的线缆始端接头释放机构,卷筒内部安装有缆线末端释放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线缆始端接头释放机构包括安装于车架上的固定夹组件及活动夹组件,所述固定夹组件包括固定臂及固定夹,所述固定臂固定于车架上,所述活动夹组件包括活动夹及第一油缸,所述活动夹铰接于靠近固定夹一端的固定臂上,所述第一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夹及固定臂铰接,第一油缸驱动所述活动夹转动以与固定夹实现对缆线始端接头的夹紧和释放。
所述缆线末端释放机构包括设置于卷筒侧壁的的接头存放腔、活动贴合安装于卷筒外壁弧形槽内并将所述接头存放腔封闭的挡盖及用于驱动所述挡盖转动以释放或固定缆线末端接头的第二油缸,所述挡盖的一端具有夹持缆线末端的夹持槽,另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中部与卷筒铰接,顶端与所述第二油缸铰接。
所述绞车的车架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压缆机构。
所述绞车上的液压动力由ROV提供。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高了ROV水下铺缆的能效,利用水下轮胎避免了ROV搭载铺缆绞车始终需要抵抗绞车的水中负浮力,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依靠轮子向前运动,在复杂海底时利用推进器加以辅助,节省能源。在遇到起伏海底时,本发明铺缆绞车能够贴地铺缆,使铺缆绞车与海底始终保持同样高度,只需要保持相同的放缆速度即可完成铺缆。本发明对缆线接头释放具有独立的释放机构,能够避免ROV与绞车分离,利用机械手释放缆线接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作业安全性,避免了ROV与绞车对接失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线缆始端接头释放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71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