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7019.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楠田贤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歧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即使具有与各分支管连通的辅助气体用的气体通路也不会降低发动机性能。进气歧管(1)包括稳压箱(2)和自稳压箱(2)分支的多个分支管(3),并由被分割的多个部件(1A~1C)构成。在各分支管(3)上设有用于朝向发动机的各气缸导出进气的进气出口(6)。进气歧管(1)包括一个气体导入口(11)、分别开口于各分支管(3)的多个气体导出口(13)、以及自气体导入口(11)向各气体导出口(13)分支地延伸的气体通路(14)。各气体导出口(13)自设有该气体导出口(13)的分支管(3)的进气出口(6)离开预定的流路长度(L1)地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发动机的各气缸分配进气的进气歧管,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具备用于向发动机的各气缸分配PCV气体、EGR气体等辅助气体的气体通路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公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进气歧管。图21利用侧视图表示该进气歧管41。如图21所示,该进气歧管41包括集合管(稳压箱)42、多个分支管43、以及突出部44。在突出部44上设有包含一个气体导入口(省略图示)的一个管接头45。在突出部44的内部设有分别开口于各分支管43的气体导出口(省略图示)和自气体导入口向各气体导出口分支成多个地延伸的气体通路44a。气体通路44a从气体导入口到各气体导出口呈分支形状,并被设定为从气体导入口到各气体导出口的压力损失彼此相等。稳压箱42、各分支管43以及突出部44等是通过将多个树脂制部件41A、41B、41C、41D互相接合而一体地构成的。突出部44在形成于各分支管43的进气出口的出口凸缘46的附近从各分支管43向斜后上方突出地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52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进气歧管41中,由于气体通路44a的各气体导出口设置在各分支管43的出口凸缘46的附近,因此,各气体导出口会接近发动机的各气缸的进气口地配置。因此,各气缸易于通过气体通路44a互相连通,有可能使发动机性能下降。在此,为了即使设有气体通路也使各气缸难以互相连通,需要确保从各气体导出口到各分支管43的进气出口(出口凸缘46)之间的一定程度的流路长度。此外,各气体导出口的朝向成为与各分支管43的进气流动交叉的状态,难以使从气体导出口导出的气体搭上分支管43的进气流动而顺畅地流动。并且,由于在出口凸缘46的附近设有突出部44,因此,有可能因该突出部44而使发动机周围的其他部件的配置受到制约。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具有与各分支管连通的辅助气体用的气体通路也不会降低发动机性能的进气歧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进气歧管,其包括稳压箱和自稳压箱分支的多个分支管,由分割成的多个部件构成,在各分支管上设有用于朝向发动机的各进气口导出进气的进气出口,其主旨在于,该进气歧管包括用于导入辅助气体的一个气体导入口、分别开口于各分支管的多个气体导出口、以及自气体导入口向各气体导出口分支地延伸的气体通路,各气体导出口自设有该气体导出口的分支管的进气出口离开预定的流路长度地设置。
采用上述发明的结构,由于进气歧管由分割成的多个部件构成,因此,各个部件的成形变得比较容易。此外,分别开口于各分支管的多个气体导出口自设有该气体导出口的分支管的进气出口离开预定的流路长度地设置。因而,在进气歧管安装于发动机的状态下,各气体导出口自发动机的各进气口离开预定的流路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三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爱三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7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可变充气运动系统
- 下一篇:利用电动风扇风力发电的电源供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