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保温墙体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446489.9 | 申请日: | 201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铁;张祺;蒋义;陈静;周林根;吴佳雄;陈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6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墙体 陶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保温墙体陶粒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陶粒300‑750份,水泥250‑500份,粉煤灰50‑200份,砂400‑800份,水120‑150份,聚羧酸减水剂1‑3份,纤维1‑3份;所述陶粒用预处理浆进行处理,所述预处理浆质量配比为水泥:粉煤灰:水=(4~7):4:(3~6);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自保温墙体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对陶粒的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陶粒、砂、纤维混合干搅,后加入剩余的水泥、水、粉煤灰、聚羧酸减水剂混合搅拌;本发明通过对陶粒进行预处理,降低陶粒的吸水率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此外提高陶粒的强度进而提高陶粒混凝土强度,也扩大了陶粒的可选范围,能够选择容重小、保温性能佳的陶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保温墙体的陶粒混凝土,同时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节能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轻骨料混凝土不仅能减轻结构自重,同时能提高保温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建筑外墙作为建筑与外界传热的重要媒介,直接决定了建筑整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目前外墙通常采用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方式来达到整体保温效果,这样不仅工艺复杂繁琐,而且会出现保温材料与墙体寿命不一致,不同材料的粘接性问题;另一种发展趋势是开发墙体自保温材料,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陶粒来制成自保温墙体材料,但是这种自保温墙体材料往往存在强度不足的缺陷,因此如何增强自保温墙体材料的强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例如中国专利CN103641415A公开了一种高强、抗裂陶粒混凝土,其组成为组分A84-89份、组分B10-15份、组分C0.8-1.2份,所述的组分A由19-20份水泥、6-8份水、28-30份砂和25-35份石子组成,所述的组分B为陶粒,其中组分A和组分B组成混凝土,混凝土中石子被陶粒以40-60%体积取代;组分C为纤维,该专利技术通过选择高强度陶粒(其筒压强度大于6MPa,根据《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GBT17431.1-2010)》的规定可知轻集料容重600级的强度4MPa以上的陶粒为高强陶粒)来使自保温墙体材料获得保温效果好、抗压强度好的技术效果;中国专利CN 104016641A公开了一种轻质高强可泵性的LC35混凝土,其单方用量配比(kg/m3)如下:水泥280-330,粉煤灰90-110,矿渣微粉70-90,细度模数为2.3-2.5的天然中砂650-700,陶粒330-370,外加剂5.28-6.24,拌合水170-175;其中陶粒的筒压强度要求大于6.5MPa,同样是选择高强度陶粒来使墙体材料达到保温和承重效果都符合要求的目的。上述自保温墙体材料在原料来源选择上局限性大,而且原料成本比较高,同时由于选择了强度较高的陶粒,其自身容重增加,保温性能会相应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材料可选性大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自承重效果的墙体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保温墙体陶粒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陶粒300-750份,水泥250-500份,粉煤灰50-200份,砂400-800份,水120-150份,聚羧酸减水剂1-3份,纤维1-3份;所述陶粒用预处理浆进行处理,所述预处理浆质量配比为水泥:粉煤灰:水=(4~7):4:(3~6)。
所述陶粒为粒径5-25mm连续级配的淤泥陶粒,该粒径范围连续级配能够使陶粒混凝土的工作性更好,同时利用淤泥作为陶粒原料来源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所述陶粒筒压强度大于3.5MPa,容重550-800kg/m3。
所述陶粒与预处理浆质量比为(1~6):1,预处理浆对陶粒的包裹效果好,有助于提升陶粒的强度。
所述陶粒与预处理浆质量比为(3~6):1,利用较少的预处理浆即可完成对陶粒的包裹处理。
所述纤维为聚丙烯纤维,长度6-12mm,直径30-40μm,纤维长度适宜能够有效包裹混凝土中的其他成分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3-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6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耐磨空心砌砖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