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动态分片的存储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5789.5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霞;李先绪;陈泳;黄植勤;邱红飞;吴家隐;郑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6/22;H04L43/0894;H04L4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王云飞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动态 分片 存储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动态分片的存储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客户端发起的访问请求,进行业务分析,获取配置管理模板的节点参数和存储参数;实时采集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根据节点参数、存储参数和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确定当前文件分片数;根据当前文件分片数对数据进行分片或合并,以便路由控制器访问各对应存储节点的数据片。本发明通过引入存储节点实时可用带宽为参数,可以动态调整文件分片数,从而提高了存储节点的I/O性能,提高了数据分片放置和读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动态分片的存储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在多台服务器上运行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多台服务器上分别运行了多个数据库系统。数据进行存储时,需要先将数据进行分片(sharding),再将不同的数据分片交由不同的服务器进行存储。分片是一种水平扩展(horizontal scaling)的方式,把一个大的数据集分散到多个数据节点上,所有的数据节点将组成一个逻辑上的数据库来存储这个大的数据集。分片对用户(应用层)是透明的,用户不会知道数据被存放到哪个片服务器上。采用数据分片进行数据存储,可以突破单节点服务器的I/O能力限制,解决数据库拓展性的问题。
现有的数据分片技术方案采用固定参数进行设定,或者通过设定文件大小阈值设置分片数,由此会导致存储系统I/O性能低、数据分片放置和读取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动态分片的存储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动态调整文件分片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动态分片的存储方法,包括:
响应于客户端发起的访问请求,进行业务分析,获取配置管理模板的节点参数和存储参数;
实时采集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
根据节点参数、存储参数和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确定当前文件分片数;
根据当前文件分片数对数据进行分片或合并,以便路由控制器访问各对应存储节点的数据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节点参数、存储参数和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确定当前文件分片数包括:
确定初始文件分片数;
判断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之和是否大于等于预定阈值;
若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之和大于等于预定值,则根据初始文件分片数、预定阈值以及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之和确定当前文件分片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节点参数、存储参数和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确定当前文件分片数还包括:
若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之和小于预定阈值,则将初始文件分片数作为当前文件分片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初始文件分片数、预定阈值以及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之和确定当前文件分片数包括:
根据公式
确定当前文件分片数m2,其中,m1为初始文件分片数,K=k1+k2+…+kn为各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之和,ki为n个存储节点中第i个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n为大于1的自然数,Kmax为所有n个存储节点的网络带宽之和的预定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动态分片的存储装置,包括: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响应于客户端发起的访问请求,进行业务分析,获取配置管理模板的节点参数和存储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5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