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用模具及该模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4632.0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路文虎;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B33Y1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郑华海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打印 铸造 模具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用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使用建模软件进行建模得到铸造模具的整体模型,将该整体模型切分为通过燕尾槽连接的若干个部件,并将若干个部件分别导出为STL格式文件;
(二)将STL格式文件分别导入切片软件中进行切片处理,用3D打印机分别打印切片数据,得到若干个中空结构的部件;
(三)在步骤(二)所得的每个部件的平面处加工一个直径为10~20mm的灌注开口,并在每个部件气体不容易流到的死角部位加工直径为1~5mm的通气孔;
(四)分别通过灌注开口向步骤(三)所得部件的空腔内填充缓干树脂与强化纤维的混合物,并摇动部件,使部件内壁均匀粘附一层树脂纤维层,后将多余的混合物倒出;
(五)分别通过灌注开口向步骤(四)所得部件的空腔内加入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使部件内的树脂纤维层表面沾上长短不一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形成纤维层;
(六)分别通过灌注开口向步骤(五)所得部件的空腔内注入发泡材料,发泡材料膨胀后与纤维层以及树脂纤维层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形成发泡层,待发泡材料冷却硬化后,再将灌注开口和通气孔表面刮平,得到若干个部件产品;
(七)将步骤(六)所得的若干个部件产品通过燕尾槽连接,形成铸造模具的整体模型产品;
(八)用A/B胶对步骤(七)所得的整体模型产品的燕尾槽缝隙处进行填补,后在整体模型产品的外表面涂覆环氧树脂或聚脲涂料,再对环氧树脂或聚脲涂料层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用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所述树脂纤维层由1~20重量份缓干树脂以及1~5重量份强化纤维混合而成,且所述树脂纤维层的厚度为0.5~2mm;所述缓干树脂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添加缓干剂配制而成,其凝胶时间为5~10分钟,凝固硬化时间大于30分钟;所述强化纤维是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纤维长度为2~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用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通过压缩空气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吹入部件的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用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和步骤(六)均在步骤(四)的树脂纤维层尚未凝固前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用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向部件的内部空腔注入发泡材料时,发泡材料填充满整个部件内腔,并对部件外表面进行降温;所述发泡材料是聚氨酯发泡胶,且所述聚氨酯发泡胶的发泡倍数为8~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46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用列管式换热器
- 下一篇:具有不停机维修功能的板式换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