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2949.0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8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廷钰;李玉然;王斌;范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科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烟气 净化 装置 及其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圆筒形塔体,圆筒形塔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出气区(5)、进料区(3)、吸附剂层(2)和卸料区(7),所述出气区(5)与出气烟道(6)连接,进料区(3)与进料通道(4)连接,所述吸附剂层(2)与进气烟道(1)连接,所述出气区(5)、进料区(3)、吸附剂层(2)和卸料区(7)之间通过塔板连接;所述吸附剂层(2)中设置至少1组同心双圆筒,同心双圆筒由内圆筒与外圆筒组成,内圆筒比外圆筒高,内圆筒高出外圆筒的部分伸入进料区(3)且与出气区(5)相连通,同心双圆筒之间填充吸附剂,内圆筒与外圆筒上均设有气孔,同心双圆筒的底部与卸料区(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4)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料通道(4)为两路或四路;
优选地,所述进料通道(4)以圆筒形塔体中轴线为轴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烟道(1)为两路或四路;
优选地,所述进气烟道(1)以圆筒形塔体中轴线为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塔体的直径为4m~12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筒的直径为50mm~100mm;
优选地,所述外圆筒的直径比内圆筒的直径大100mm~150mm;
优选地,所述外圆筒的高度为4m~12m;
优选地,所述内圆筒比外圆筒高1.5m~2.5m;
优选地,所述同心双圆筒之间填充吸附剂的高度不高于外圆筒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内圆筒高出外圆筒的部分不设气孔;
优选地,所述内圆筒与外圆筒上开设气孔的孔径为5mm~7mm;
优选地,所述内圆筒的开孔率为43%~52%;
优选地,所述外圆筒的开孔率为43%~5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半焦或兰炭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活性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4)和出气烟道(6)中均设置闸阀;
优选地,所述卸料区(7)内设置活性炭料仓;
优选地,所述卸料区(7)底部设置卸料装置(8);
优选地,所述卸料装置(8)为旋转卸料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a)通过进料通道(4)向进料区(3)中加入吸附剂,吸附剂从进料区(3)进入吸附剂层(2),填充于同心双圆筒之间;
(b)待处理烟气通过进气烟道(1)进入吸附剂层(2),与吸附剂层(2)中同心双圆筒之间填充的吸附剂错流接触,烟气穿过吸附剂进入内圆筒中,并从内圆筒的顶部进入出气区(5),通过出气烟道(6)排出;同心双圆筒之间的吸附剂吸附后自上而下移动,进入卸料区(7)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吸附剂自上而下移动的速度通过卸料区(7)底部的卸料装置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科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科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29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湿器(001)
- 下一篇:通风扇(BP16‑25D吸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