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行车的轮圈及该轮圈的辐条孔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0336.3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7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特立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6 | 分类号: | B60B21/06;B60B1/0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行车 轮圈 辐条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轮圈,包含有一内环壁及一外环壁,外环壁环绕于内环壁的外周围且与内环壁之间相隔有一预定距离,其中,内环壁以热旋压方式加工出一辐条孔,在加工成型的过程中会同时在辐条孔的顶端的周缘挤压出一承靠部,外环壁利用钻头钻设出一穿孔,穿孔对应于内环壁的辐条孔。从而,本发明的轮圈通过穿孔让辐条头容易地安装于辐条孔内,并在安装完成之后通过承靠部对辐条头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另外利用热旋压方式的加工方法可以消除有缝挤型轮圈的先天弱点,并达到简化工序、不破坏结构及减少材料浪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轮圈及该轮圈的辐条孔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就传统用于自行车的轮圈的制造方法来说,主要是将合金材料以挤型加工的方式挤出成型,在挤型时必须先将合金材料加温到半熔融状,然后以压力挤进具有多个孔洞的前模,使其分割为三或四片之后一起进入后模内进行靠合熔融为一体后挤出,称为有缝挤型,接着以压力挤出后模之后用焊接方式固定,最后弯压成一环状框体,并将环状框体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如此即形成一有缝挤型轮圈。为了让轮圈1跟辐条进行组装,轮圈1的内环壁2需要加工出多个辐条孔3,如图1所示,接着将辐条的一端穿接于一螺合件,再利用螺合件螺设于轮圈1的辐条孔3内,从而完成辐条的固定。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当中,辐条孔3通常设置在轮圈1于挤型加工过程中所形成的接合线4上,如图1所示,这个位置刚好处于整个轮圈1结构较为脆弱的地方,如此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轮圈1很容易从辐条孔3沿着接合线3的方向产生断裂,为了解决这一结构上的问题,传统方式会通过增加整个内环壁2的厚度来加强轮圈1的结构强度,但是壁厚的增加会连带影响轮圈1的重量,使轮圈1无法同时满足轻量化的需求。为了解决重量方面的问题,CN103192662专利案所公开的轮圈在完成辐条孔的加工之后再利用铣刀对轮圈的圆周的一部分进行加工,特别是针对辐条孔以外的位置,如此即可让轮圈的结构强度在不受到太大的影响之下适当地减轻轮圈的重量。然而在上述现有专利案中,除了在安装辐条方面不甚方便之外,在完成辐条孔的加工之后多了一道铣削加工的步骤,因此会产生工序复杂、制造成本昂贵及材料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轮圈,其能保有安装辐条头的便利性,并能对辐条头提供良好的支撑强度,同时能在满足轻量化的情况之下增加结构强度及提升疲劳表现。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轮圈包含有一内环壁、一外环壁、两侧壁及两胎唇卡接壁,该外环壁环绕于该内环壁的外周围且与该内环壁之间相隔有一预定距离,该两侧壁的顶、底两端分别连接该内、外环壁的左、右两侧面,该两胎唇卡接壁分别自一该侧壁的顶端朝远离该外环壁的方向延伸而出,用以卡接一轮胎的一胎唇,其中,该内环壁具有一辐条孔与一承靠部,该辐条孔贯穿该内环壁的顶、底两面,该承靠部设于该辐条孔的顶端的周缘,该外环壁具有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该外环壁的顶、底两面且对应于该内环壁的辐条孔。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轮圈通过该穿孔让一辐条头容易安装于该辐条孔内,并在安装完成之后通过该承靠部对该辐条头提供良好的接触面与支撑效果,使该辐条头能够迅速地跟本发明的轮圈完成组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穿孔的孔径大于该辐条孔的孔径,如此可以更加方便地将该辐条头置入该辐条孔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轮圈的辐条孔加工方法,其能在满足轻量化的情况之下大幅增加结构强度与提升疲劳表现,并且具有简化工序、不破坏结构及减少材料浪费的特色。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辐条孔加工方法包含有下列两个步骤。首先使用一钻头在该轮圈的外环壁加工出该穿孔,接着使用一热熔钻经由该穿孔对该轮圈的内环壁以热旋压方式加工出该辐条孔,并通过该热熔钻的挤压,使得该轮圈的外环壁在该辐条孔的顶端的周缘形成该承靠部。
在本发明的辐条孔加工方法中,在使用该热熔钻之前,可以先安装一治具于该轮圈的内环壁的底面,当该热熔钻穿过该轮圈的内环壁之后会被该治具给承接住,如此可以控制该辐条孔的底端的延伸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特立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飞特立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