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网络干扰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0055.8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6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营;张颖恺;安久江;林竹轩;徐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W4/02;H04W4/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干扰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铁网络干扰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高铁线路专网小区预设范围内的公网小区,并获取所述公网小区的公网基础信息和所述专网小区的专网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公网基础信息和所述专网基础信息,获取所述公网小区的基站与所述高铁线路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公网小区对应的基站到所述高铁线路的垂线与所述公网小区主扇区方向之间的的第一夹角,并根据获取到的MR测量报告获取公网小区对所述专网小区的干扰值;根据所述距离、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干扰值,对高铁网络进行干扰分析。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综合了公网小区与高铁线路网络的位置关系、相互干扰关系,提高了高铁网络干扰分析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网络干扰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是干扰受限网络,干扰的存在不仅会使误码率升高,影响用户的通话质量,还会全方位的影响多项指标,如掉话、呼叫建立、切换、拥塞等,过强的干扰甚至可造成通信基站退服,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户感知。网络所受到的干扰的类型很多,有上行干扰、下行干扰,有内部干扰、外部干扰,其中,内部干扰是无线通信网络干扰的主要问题,也是无线网络在建设和维护阶段,要重点规划和优化的部分。
现有技术中,无线网络干扰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OMC(Operation and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中的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报告数据来进行,MR报告是手机在通话状态下,通过对接收到系统信号进行持续的测量,并上报系统所获得,其反映了在测量周期内,主小区和其他小区的在不同位置的场强差异情况,体现了小区间的干扰程度。而对于诸如高铁等重要且特殊的场景,其干扰分析方法与普通场景也并无二致(高铁网络干扰是指:高铁网络中的公专网相互干扰),但由于此类场景具有速度快、衰减大的特点,通过OMC采集到的MR样本存在匹配不准确、缺失严重等问题。因此,依此MR而开展的高铁场景下的干扰分析结果在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均存在不足。
首先,小区匹配准确性不足。在现有技术方案中,是通过测量频点、BSIC(BaseStation Identity Code,基站识别码)、扰码以等信息进行最近距离的小区匹配。而在高铁等特殊场景下,高铁小区通常下挂多个延伸设备,覆盖范围狭长,一般可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覆盖区域内的公网小区不可避免存在相同频点、相同BSIC、相同扰码或PCI(Pre-CodingControl Indication,预编码控制指示)的情况,无法完全确保MR数据与公网小区匹配的准确性,最终导致生成的MR干扰矩阵不准确,从而影响干扰问题分析和频点、扰码、PCI等资源规划。
其次,MR采集不完整影响分析准确性,在高铁特殊场景,目前仍为基于MR数据的干扰分析,由于车速快采集样本数少,经常发生高铁周边的公网小区未来得及采集MR而被忽略,生成的小区间干扰关系在完整性上严重不足,必然影响到最终的干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再次,在应用干扰分析结果而进优化方案中,实施效果不断下降:如:当前的GSM网络,由于LTE的建设需求,需要退出部分频点供LTE网络使用,同时,部分在用的低端频点也同时需要退出,通常是公网、专网一起实施改频,而在高铁区域及周边场景,由于MR报告的缺失和匹配的不准确,造成公专网间干扰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和制约方案实施效果。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方案,能够提高高铁网络干扰分析的准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种高铁网络干扰分析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铁网络干扰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高铁线路专网小区预设范围内的公网小区,并获取所述公网小区的公网基础信息和所述专网小区的专网基础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0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