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9269.3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骆儒仪;骆俊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亚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F01K25/1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史瞳;许荣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发电 装置 | ||
一种热能发电装置,包含一个发电单元、一个冷却压缩单元,及一个热能汲取单元。该发电单元受气化的一个冷媒推动而发电。该冷却压缩单元连通该发电单元并将该冷媒冷却压缩为液态后输出。该热能汲取单元包括一个连通该冷却压缩单元的冷媒气化容器,及至少一个穿设于该冷媒气化容器的热度传导模块,该热度传导模块具有多个头尾相接的温度超传导管,且该热度传导模块远离该冷媒气化容器的一端适用于设置于一个热源,以将该热源的热能传导至该冷媒气化容器内并用于气化该冷媒后输出至该发电单元。因此,该热能发电装置不仅可以产生电力,且由于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都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因此,并不会造成环境的负担,具有环保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热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必要产物,但目前的核能、火力发电等,从建置发电装置到发电所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对于环境和人体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发展对环境友善的发电方式即为目前的研究目标。
地热发电为目前研究的环保发电方式的其中一个,一般是抽取地下热水或蒸气,用于驱动涡轮发电后再将冷却后的水回灌入地下或是附近的河川,然而,热水在循环过程中易遭受管路中的杂质污染,排放时若未经妥善处理极易造成环境的破坏,再者,在使用马达抽取地下热水时还会产生噪音污染,且抽取过程中会有大量热能散失,导致整体热电转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的热能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包含一个发电单元、一个冷却压缩单元,及一个热能汲取单元。
该发电单元受气化的一个冷媒推动而发电。
该冷却压缩单元连通该发电单元,接收气化的该冷媒,并进行冷却压缩为液态后输出。
该热能汲取单元包括一个连通该冷却压缩单元以接收液态的该冷媒的冷媒气化容器,及至少一个穿设于该冷媒气化容器的热度传导模块,该热度传导模块具有多个头尾相接的温度超传导管,该热度传导模块远离该冷媒气化容器的一端适用于设置于一个热源,以将该热源的热能传导至该冷媒气化容器内并用于气化该冷媒后输出至该发电单元。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冷却压缩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连通该发电单元以接收该冷媒的冷却容器,及至少一个穿设于该冷却容器的冷度传导模块,该冷度传导模块具有多个头尾相接的温度超传导管,该冷度传导模块远离该冷却容器的一端适用于设置于一个冷源,以将该冷源的冷能传导至该冷却容器内并用于冷却该冷媒。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冷却压缩单元还包括一个连通该冷却容器的压缩机、一个连通该压缩机的冷媒储存槽,及一个连通该冷媒储存槽与该冷媒气化容器的连通管,该压缩机由该冷却容器接收冷却的该冷媒,压缩为液态后输出至该冷媒储存槽,液态的该冷媒再经该连通管流入该冷媒气化容器。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连通管在邻近该冷媒气化容器的一端形成向下凹的弯弧状。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冷度传导模块的温度超传导管使用防锈蚀材质。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冷却压缩单元包括多个前后相连通的冷却容器,每一个冷却容器具有一个供该冷媒进入的输入口,及一个供该冷媒输出且高度高于该输入口的输出口。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冷却压缩单元还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冷却容器的安全压力阀。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发电单元包括一个连通该冷媒气化容器的涡轮室、一个涡轮模块及一个发电模块,该涡轮模块设置于该涡轮室中且受气化的该冷媒推动而带动该发电模块发电。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热度传导模块的温度超传导管使用防锈蚀材质。
本发明的热能发电装置,该热能汲取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冷媒气化容器的安全压力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亚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亚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9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能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可变的阀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