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材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8208.5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8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汪来发;王曦茁;朴春根;李永;林彩丽;薛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杨惠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材 取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材取样器,包括手电钻、钻头、样品收集器、伸缩机构;钻头安装在手电钻的夹头上,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筒体,该筒体的后端与手电钻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样品收集器套装在筒体内,两者滑动配合;钻头位于筒体和样品收集器的轴线上;伸缩机构的螺旋弹簧位于收集器与手电钻之间。本发明木材取样器采取伸缩机构的筒体后端与手电钻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样品收集器套装在筒体内,两者滑动配合;钻头位于筒体和样品收集器的轴线上;伸缩机构的螺旋弹簧位于收集器与手电钻之间等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木材取样器存在的容易污染样品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材取样器,尤其涉及一种木材切割取样装置,主要用于木材(树干)的取样,属于木材取样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韩国专利文献10-1334735公开了一种木材取样器,其主要结构(参见图1)包括电钻9、钻头20、筒体40、样品收集器50和伸缩机构30,钻头20安装在电钻9的夹头95上,筒体40通过伸缩机构30与电钻主体的前端连接,并使钻头20位于筒体40的轴心,在该筒体40的下侧垂直安装样品收集器50。其伸缩机构30包括前圆盘32、后圆盘31、导杆34 和弹簧33,三根导杆34的后端与安装在电钻前端的后圆盘31连接,筒体40 后端与前圆盘32为一体结构,在前圆盘32均布由三个通孔,在导杆34上套装弹簧33,三个导杆34的前端分别滑动穿过前圆盘32的三个通孔。在使用时,筒体40的前端顶紧木材,电钻9前端压缩弹簧33,钻头20钻入木材,钻出的木屑进入筒体40并滑入样品收集器50内。这种木材取样器存在的缺点是:
1、钻出的木屑进入筒体40后滑入样品收集器50内。再次取样前更换收集器50,而筒体40是反复使用的,先前的取样会对再次的取样产生污染,影响取样的准确性。
2、钻出的木屑靠重力的作用沿筒体内壁的底部滑入样品收集器,当钻头的后端高于前端时,木屑会向筒体的前端堆积,影响取样的收集;当钻头的后端低于前端且倾角较大时,木屑受到的下滑力较大,部分木屑会滑过收集器的上口,从筒体的后端漏出,同样影响取样的收集,取样角度范围较小。
3、利用导杆给筒体定位,强度较小,容易使钻头与筒体产生偏心。
4、钻孔深度不可控,不能按照需要控制钻孔深度,钻孔太深对生长的树木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太浅取样量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木材取样器所存在的容易污染样品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木材取样器,该木材取样器能有效的消除先前的取样对再次的取样所造成的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木材取样器,包括手电钻、钻头、样品收集器、伸缩机构;钻头安装在手电钻的夹头上;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筒体,该筒体的后端与手电钻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样品收集器套装在筒体内,两者滑动配合;钻头位于筒体和样品收集器的轴线上;伸缩机构的螺旋弹簧位于收集器与手电钻之间;本发明木材取样器采用上述构造,使取样钻出的木屑积存在样品收集器内,取样结束,取下样品收集器,装上新的干净样品收集进行再次取样,有效消除了先前的取样对再次的取样产生污染。
为了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样品收集器的前端口为缩口,样品收集器的后端设有挡屑孔;钻头从样品收集器后端的挡屑孔穿过。本发明通过在样品收集器的前端口采用缩口以及在样品收集器的后端设置挡屑孔,有效解决了取样钻出的木屑在样品收集器的前端和后端漏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木材取样器取样角度范围较大。
所述样品收集器后端的挡屑孔直径大于钻头直径3.0-5.0mm;优选的,所述样品收集器后端的挡屑孔直径大于钻头直径3.5-4.5mm;更优选的,所述样品收集器后端的挡屑孔直径大于钻头直径4.0mm。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如果样品收集器后端的挡屑孔孔径小于钻头直径3mm,钻头容易与挡屑孔产生摩擦;孔径大于钻头直径5mm,则木屑容易从挡屑孔漏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8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除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性的防渗帷幕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质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