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A2/O生化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37213.4 | 申请日: | 2017-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0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叶泉;王刚;李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a2 生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型A2/O生化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污水的处理工艺技术的革新已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目前的大型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处理厂处理工艺均工艺复杂、厂内各工段单体很多。各类污水处理工段分散设计,厂区内单体繁杂不利于控制运行及管理。同时因池体容积负荷较低,造成很多单体处理工段池体容积很大最终导致污水厂占地面积大、投资高等因素。
目前国内基本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因投资高及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不设初沉池,造成后续生化处理工段运行难度大,实际造成污水厂排水不达标的问题。同时污水厂设计工艺一般均采用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分开设计,各单元独立运行,不理于现场管理及节约动力能耗。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设计生化池池体容积负荷低,池体大、耐冲击能力差等各类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快速推动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合理、联动作业、生产效率高的一种复合型A2/O生化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型A2/O生化池,包括初沉池、生化池和二沉池,所述初沉池和二沉池分别设置在生化池两侧,所述生化池分隔为生化池进水区、生化池厌氧段、生化池缺氧区、缺氧区生物载体复合区、生化池好氧区、好氧区生物载体复合区;初沉池与生化池进水区,生化池与二沉池连通。
所述初沉池上设有进水区,进水区与总进水管连通,初沉池通过初沉池排泥管与污泥泵房连接。污泥泵房上设有初沉池污泥泵和初沉池污泥管。
所述初沉池、生化池和二沉池之间设有回流区。
所述回流区通过回流泵与生化池缺氧区连通。
所述回流区上设有二沉池进水区,二沉池进水区通过二沉池进水管进入二沉池。
所述二沉池上设有二沉池出水区,二沉池出水区与出水管连通。
所述生化池好氧区为半环形,生化池好氧区设在初沉池和二沉池一侧。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一种复合型A2/O生化池,包括初沉池、生化池和二沉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别设置在生化池两侧,将多个池体拼装在一起,极大节省空间并提高生产效率,初沉池、二沉池整体结合一体化建设节约建设用地及工程投资。同时生化池分隔为生化池进水区、生化池厌氧段、生化池缺氧区、缺氧区生物载体复合区、生化池好氧区和好氧区生物载体复合区提高综合处理性能。少污水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动力提升能耗,降低运行费用。提高池体处理容积负荷,从而减小传统工艺设计中的池体体积,节约用地的同时,减少建设投资。
2、本发明将初沉池、A2/O生化池、二沉池的一体化复核,合理的利用水力流程、高程,将大大减小占地面积及动力能耗。同时整体工艺设计中涡流固定微生物曝气池生物载体与A2/O生化池的复核将提高池体容积复核20%,与传统A2/O生化池生化池对比可减小池体容积20%。
3、污水原水进入一种复合型A2/O生化池初沉工段,经初沉池沉淀去除全部较大颗粒悬浮物及20%~30%的有机污染物,后自流进入A2/O生化池池体厌氧区,在厌氧段进行除磷脱氮后进入进入缺氧区进行反硝化生化处理,该段设置缺氧区生物载体复合区提高反硝化微生物总量,加强反硝化处理作用;经反硝化后的混合液再自流进入好氧区进行主要的生化处理去除其余的污染物,该段设置好氧区生物载体复合区提高好氧微生物总量,加强好氧生化处理作用。A2/O生化池池体出水再进入复核池体终端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后污水完成全部复合型A2/O生化池处理过程,可排入后续单独设置的消毒工段消毒后达标排放或是再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金桥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7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硬盘
- 下一篇:一种安全防护的计算机输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