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与空气导管可逆连接的压力保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6891.9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4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T·施普伦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时捷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9/02 | 分类号: | F16L29/02;F16K17/00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鸣慧<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空气 导管 可逆 连接 压力 保持 | ||
用于与空气导管(100)可逆连接的压力保持阀(10),具有基体(20),基体具有接收空气导管(100)的入口开口(22)、出口开口(24)及流体连通地连接入口开口(22)与出口开口(24)的流体空间(26),在入口开口(22)中安排活塞(30),活塞可移动地安装在密封位置(DP)、平衡位置(AP)及释放位置(FP)之间,活塞(30)具有环形凹槽(32)连同活塞密封面(34)和活塞释放面(36),在密封位置(DP)密封器件(40)密封地安排在活塞密封面(34)与基体密封面(28)之间;在平衡位置(AP)在密封活塞(30)中安排的平衡管路(38)流体连通地绕过密封器件(40);且在释放位置(FP)活塞释放面(36)使密封器件(40)从基体密封面(28)抬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空气导管可逆连接的压力保持阀以及一种用于将空气导管插入压力保持阀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当在两个不同的导管之间发生压力传递时,使用压力保持阀。在必须以可逆的方式使这两个分开的压力导管分隔开时尤其如此。因此已知的是,只要在对置侧没有邻接空气导管,在一个压力导管的末端处此类压力保持阀就维持该压力导管中的压力。如果邻接有空气导管(这通常通过向该压力保持阀的一个出口开口中插入来进行),则必须以对应的方式来打开该压力保持阀并提供一个用于传送压缩空气的压力平衡器。
在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不利的是,需要相对高的力耗费,以便将空气导管插入该压力保持阀的出口开口中。该相对高的力耗费是由通过施加在该压力保持阀的入口开口处的压力所引起的反作用力导致的。因此,在已知的压力保持阀内部通常安排有一个阀体,该阀体借助一个密封器件压靠该压力保持阀的基体的一个密封面。在此,由在该压力保持阀的入口开口处的压力与在该密封器件的密封面内的面积的平方的乘积得出对应的反作用力。
在高压力下,这甚至可能导致:该反作用力大到完全无法实现对应的插入,并且因此而存在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消除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以成本有效且简单的方式来改善空气导管向压力保持阀中的插入。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压力保持阀和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特征的方法实现。自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到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细节。在此,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保持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自然也适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相结合,并且相应地反之亦然,使得始终交替地参考或能够参考关于公开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保持阀用于与一个空气导管可逆连接。为此,该压力保持阀具有一个基体,该基体具有一个入口开口、一个用于接收该空气导管的出口开口以及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该入口开口和该出口开口的流体空间。在该入口开口中安排有一个活塞,该活塞在密封位置、平衡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安装。该活塞构型为具有一个环形凹槽,具有一个活塞密封面和一个活塞释放面。在该密封位置中,一个密封器件密封地位于该活塞密封面与该基体的一个基体密封面之间。
在该平衡位置中,在该密封活塞中安排的一个平衡管路以如下方式安排:该平衡管路流体连通地绕过该密封器件。在该释放位置中,该活塞释放面使该密封器件从该基体密封面抬离。
即,在根据本发明的方式中,该压力保持阀再次构型为具有一个基体,在其入口开口处借助于压力导管能够存在压力加载。为了确保在去除空气导管的情况下压力不从该压力保持阀中逸出,借助于活塞、优选地借助后面还说明的预应力来辅助地,将一个密封器件引导到该密封位置中。因此,在该活塞的密封位置中,该密封器件以密封的方式位于该基体密封面与该活塞密封面之间,使得该出口开口以此方式被密封。在该压力保持阀的入口开口的入口侧保持压力,使得可以去除一个空气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时捷股份公司,未经保时捷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