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酰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6095.5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梦;李顺;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1/10 | 分类号: | C07C231/10;C07C235/06;C07C235/08;C07C237/06;C07C235/46;C07D307/52;C07D333/20;C07B4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酰胺的方法,其步骤为: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二元醇、铱络合物催化剂和溶剂叔戊醇,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回流反应,数小时后,加入化合物胺,继续反应数小时,冷却到室温,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然后通过柱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使用含有联吡啶的配体的双功能催化剂,以二元醇为原料,在空气中直接反应18个小时,就能得到目标产物,不需要碱性环境,展现了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酰胺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酰胺键的形成是有机合成化学和生物学的一类重要反应,酰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展现了广泛的的生理和药理活性。这类化合物可作为重要的药物中间体,被用来合成生物活性小分子和制备抗痉挛剂等等。(a)R.Z.Fu,Y.Yang,Y.S.Ma,F.Yang,J.J.Li,W.Chai,Q.Wang,R.G.Yuan.Tetrahedron Lett.2015,56,4527–4531;b)R.S.Coronado,R.C.Peralta,S.S.Ruiz,R.Contreras,A.F.Parr.J.Organomet.Chem.2009,694,616‐622;c)M.A.Glomb,C.Pfahler,JBC Papers.2001,276,41638‐41647.)
传统合成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是通过羧酸类衍生物和胺类物质反应,反应温度较高、原子利用率低且有毒性物质产生。(d)A.Conejo‐Garcia.Garcia,C.J.Schofield,Bioorg.Med.Chem.Lett.2005,15,4004‐4009;e)C.Lalli,A.Trabocchi,G.Menchi,A.Guarna.Synlett 2008,2,189‐192.)
近几年来,用钌、铱以及其它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制备酰胺的方法受到了许多关注,这种方法是以氢转移(或者借氢)过程为基础,以环境友好的良性的试剂替代传统溶剂,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反应时间。(f)M.Ito,A.Sakaguchi,C.Kobayashi,T.Ikariya.J.Am.Chem.Soc.2007,129(2),pp 290‐291.g)K.Kim,S.H.Hong.J.Org.Chem.2015,80(8),pp 4152‐4156.)
但是,使用目前这些已知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制备酰胺的反应使用大量的无机强碱,尤其是KOH。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酰胺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合成酰胺(式I)的方法
其包含使二元醇(式II)
与化合物胺(式III)反应
反应在铱络合物催化剂存在和无碱的条件下发生,其反应通式为
其中,R1选自C1‐C6烷基、甲基苯基、甲氧基苯基、卤代苯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
X选自C、N、O三种原子;
n取1,2,3。
具体通过如下具体步骤实现: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二元醇II、铱络合物催化剂和溶剂叔戊醇,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回流反应,数小时后,加入化合物胺III,继续反应数小时,冷却到室温,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然后通过柱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
其中,铱络合物催化剂为含有联吡啶的配体的双功能催化剂,如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6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