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孔内爆破聚能药包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5545.9 | 申请日: | 2017-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左宇军;高正华;雷振;周旋;王剑;王浩;吴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3/00 | 分类号: | F42B3/00;F42B3/28;F42D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李龙,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爆破 药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内爆破聚能药包,属于爆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岩石破碎过程中,利用聚能效应,做成一种特殊的装药结构,使得爆炸能量集中,提高能量流密度,增强爆炸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也就越大。但不是所有炸药的爆轰产物都能形成聚能流,只有在聚能穴的周围形成聚能流,在孔内炸药爆炸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侧面爆炸能量不集中,一部分还沿轴线方向射出高速高压的爆破产物,增大冲炮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孔内爆破聚能药包,旨在减少孔内爆破损耗的能量用于轴线方向冲炮的几率,同时也增强孔内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让更多的爆破能量对岩石做功,提高炸药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新型孔内爆破聚能药包,包括弧形聚能罩,弧形聚能罩为中部窄、两端宽的筒形聚能罩,弧形聚能罩的一端通过楔形聚能罩封闭,另一端通过塞子封闭,弧形聚能罩内填充有炸药,且炸药内设置有起爆药包,起爆药包上固定有引线,引线的一端穿过塞子并引出至弧形聚能罩的外侧。
前述聚能药包中,弧形聚能罩长800mm,底部和顶部的宽度为480mm,弧形聚能罩和楔形聚能罩的厚度为15mm,弧形聚能罩弧形外壁所对应圆的半径为1200mm,楔形聚能罩的楔形角度为150°;
前述聚能药包中,弧形聚能罩和楔形聚能罩的材料均为铜制;
前述聚能药包中,塞子为木板,塞子一端为炸药,另一端铺设有沙子和泥土;
前述聚能药包中,炸药为乳化炸药;
前述聚能药包中,起爆药包为数码电子雷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聚能药包的中部直径小于炮孔直径,属于不耦合装药,底部与侧面还设有有聚能罩,让炸药的能量流聚集起来,实现了破碎岩石的同时也节约了炸药,也减少轴线方向能量的损耗。且用数码电子雷管,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孔内爆破聚能药包,包括弧形聚能罩1,弧形聚能罩1为中部窄、两端宽的筒形聚能罩,弧形聚能罩1长800mm,底部和顶部的宽度为480mm,弧形聚能罩1弧形外壁所对应圆的半径为1200mm,弧形聚能罩1的一端通过楔形聚能罩2封闭,另一端通过塞子3封闭,弧形聚能罩1和楔形聚能罩2的厚度为15mm,楔形聚能罩2的楔形角度为150°,弧形聚能罩1和楔形聚能罩2均为铜制材料制成,弧形聚能罩1内填充有炸药4,炸药4为乳化炸药,且炸药4内设置有起爆药包5,起爆药包5为数码电子雷管,起爆药包5上固定有引线6,引线6的一端穿过塞子3并引出至弧形聚能罩1的外侧,塞子3为木板,塞子3一端为炸药4,另一端铺设有沙子和泥土。
聚能药包孔内爆破方法:
对现场进行勘察,设计出适应炮孔尺寸的聚能药包,将设计生产出的聚能药包缓慢装入已经钻好的孔内,并将引线露出孔外与特定的起爆电源相连接,向聚能药包塞子上填塞沙子泥土,轻轻用木棍捣实,逐一装完每一个炮孔,最后起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55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