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矩阵电缆接点设计工具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0910.7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郝燕艳;宗可;李砥擎;王志富;叶勉;成艳;王柏岩;徐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 矩阵 电缆 接点 设计 工具 方法 | ||
1.一种电缆卫星矩阵电缆接点设计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工具箱、接口工具箱和输出工具箱,其中:
结构工具箱,按照预设的信息输入规则定义待分配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对应的物理接口信息,并将其存储至遥测或者遥控参数表和相应的设备信号接点信息表;
接口工具箱,根据星上卫星设备布局情况,选择待分配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对应的采集端设备或者遥控指令驱动端设备内的矩阵接口电路,根据所选矩阵接口电路规格,获取相应的分配表格,所述分配表格单元的行号、列号分别与矩阵接口电路中的正线序号和回线序号对应,采用二维网格图形化方式将分配表格显示在分配页面中,网格上的每个单元格对应分配表格中的每个单元;根据遥测或者遥控参数表中待分配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的物理接口信息,将共正线和/或共回线的参数组成可视化参数等效模型;所述可视化参数等效模型为与分配页面相同形式的二维网格,网格上的每个单元格所在的行线与列线分别对应参数所属拓扑结构内的正线与回线序号;根据外部指令,将可视化参数等效模型与分配页面进行图形匹配,将可视化参数等效模型嵌入到分配页面未进行分配区域中,并将待分配遥测或者遥控参数代号写入对应位置的单元格,根据图形匹配后等效模型遥测或者遥控参数对应的单元格在分配表格中的行号和列号,建立待分配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属拓扑结构内的正线和回线与采集端设备或者遥控指令驱动端设备内的矩阵接口电路正线和回线对应关系,形成矩阵分配表;
输出工具箱,索引设备信号接点信息表中的矩阵接口电路正线和回线对应的矩阵式遥测采集端设备或者遥控指令驱动端设备接插件接点号、待分配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属拓扑结构内的正线和回线对应的设备接插件点号和矩阵分配表所反映的待分配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属拓扑结构内正线和回线与可连接的矩阵接口电路正线和回线对应关系,按照星上设备遍历顺序,生成电缆接点分配表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卫星矩阵电缆接点设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信息输入规则为:所述遥测或者遥控参数表中相应的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物理接口信息采用{Rm,Cn,k}格式或者{Rm*Rm,Cn*Cn,k}表示,其中,Rm和*Rm表示该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属拓扑结构内的正线端和备份正线端,m表示正线和备份正线序号,对应拓扑结构中的行编号;Cn表示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属拓扑结构内的回线端,*Cn表示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属拓扑结构内的备份回线端,n表示回线和备份回线序号,对应拓扑结构中的列编号;k为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所属拓扑结构编号,属于同一拓扑结构的矩阵式遥测或者遥控参数填写相同的k。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卫星矩阵电缆接点设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信息输入规则还包括:所述矩阵接口设备接点信息表中相应的遥测或者遥控信号接点所对应的物理接口信息按照{Rm,k}、{Rm*Rm,k}、{Cn,k}或者{Cn*Cn,k}格式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卫星矩阵电缆接点设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分配表包括所属设备信息、所属矩阵信息及矩阵分配信息,所述设备分配信息为二维表格,表格中每个单元的行号对应可连接的矩阵接口电路的正线序号,列号对应可连接的矩阵接口电路的回线序号;每个单元存储一个唯一的遥测或者遥控参数代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卫星矩阵电缆接点设计工具,其特征在于通过外部指令将参数等效模型嵌入到分配页面中,并将相应位置的每个单元格进行关联的实现过程为:实时获取可视化参数等效模型各节点在分配页面的显示位置信息,当所述等效模型各节点位置落入分配页面二维网格节点范围时,将相应位置的节点重合显示,同时将相应位置的等效模型节点对应的遥测参数代号写入矩阵分配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卫星矩阵电缆接点设计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遥测或者遥控参数等效模型在分配页面的显示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操作者采用鼠标对可视化遥测或者遥控参数等效模型拖拽动作或者点击动作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09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BOPP膜厚均匀度控制器
- 下一篇:基于双一线激光雷达的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