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0703.1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6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罗国新;汪美成;吴竟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特耐奇工程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2;C08L77/00;C08L83/04;C08L51/06;C08K13/04;C08K7/14;C08K5/20;C08K5/134;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212321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龙 增强 耐醇解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属于耐水解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包括50~78重量份的尼龙树脂、25~35重量份的玻璃纤维、0.2~1.0重量份的抗氧剂、1.0~3.0重量份的防玻纤外露调节助剂、0.1~1.0重量份的热稳定剂、0.1~1.0重量份的耐醇解助剂和1.0~2.0重量份的增韧剂。本发明的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醇解性能,同时具有高抗冲击和尺寸稳定性,保证在装配结合处不发生应力开裂。制成的产品压力脉冲试验可达25万次不开裂、不泄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水解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尤其是用于汽车散热器水室尼龙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高级轿车及大型载重车所采用的水室尼龙专用材料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由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生产,譬如杜邦公司,国内生产厂家有江苏晋伦和金发科技等生产的PA66GF30水室材料,然而国内的产量较少而且性能与国外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发明专利公布200910041490.9公开了一种耐醇解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尼龙复合材料含有尼龙、短玻璃纤维、防玻纤外露调节助剂、成核剂、染色剂、热稳定剂和耐醇解助剂。所述尼龙复合材料物理性能能够达到或超过TL52062技术要求,耐醇解化学性能达到TL-VW774的技术要求,即:135℃恒温下,在100%乙二醇溶液中放置48小时后,产品表面无变化,不开裂,同时具有高抗冲击和尺寸稳定性,能够保证在装配过程中结合处不发生应力开裂,但其使用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
为了解决发明所述的技术问题并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包括50~78重量份的尼龙树脂、25~35重量份的玻璃纤维、0.2~1.0重量份的抗氧剂、1.0~3.0重量份的防玻纤外露调节助剂、0.1~1.0重量份的热稳定剂、0.1~1.0重量份的耐醇解助剂和1.0~2.0重量份的增韧剂。
其中,所述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还包括0.5~3.0重量份的颜料。作为优选地,所述颜料为含苯胺黑或炭黑的尼龙树脂母粒。
其中,所述尼龙树脂选自尼龙66、尼龙6或二者的混合物,作为优选地,所述尼龙树脂为尼龙66或尼龙6的混合物,所述尼龙66与尼龙6的重量比为5~20:1。
其中,所述玻璃纤维选自无碱玻璃纤维、E-玻璃纤维或C-玻璃纤维,并且所述玻璃纤维的直径为5~30μm,长度为3~5mm。
其中,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抗氧剂300或抗氧剂330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防玻纤外露调节助剂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EBS)和硅酮粉的混合物,并且所述乙撑双脂肪酸酰胺(EBS)和硅酮粉的重量比为1~2:1。
其中,所述热稳定剂选自碘化亚铜或氧化亚铜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耐醇解助剂选自2,4,6-三氨基-1,3,5-三嗪或2,4-二氨基-6-苯基-1,3,5-三嗪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增韧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弹性体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弹性体中的一种,例如可以选自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或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尼龙玻纤增强耐醇解材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特耐奇工程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特耐奇工程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0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