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及齿背接触特性的圆柱齿轮双齿面修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0606.2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1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徐兴;陈龙;刘雁玲;孙晓强;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F16H55/17;F16H5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齿 面修形 圆柱斜齿轮 圆柱齿轮 齿背 自适应遗传算法 接触特性 振动噪声 齿面 齿轮传动系统 动态啮合刚度 高速圆柱齿轮 啮合 动力学模型 齿侧间隙 传动系统 啮入冲击 优化函数 优化求解 优化设计 转速区间 最优参数 均方根 传动 修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齿背接触特性的圆柱齿轮双齿面修形方法,属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抑制领域。首先建立考虑实际动态啮合刚度、线外啮入冲击、齿侧间隙激励因素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建立以圆柱斜齿轮齿面振动为目标的双齿面修形优化函数;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以齿面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为目标的圆柱斜齿轮双齿面修形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到双齿面修形最优参数。本发明结合高速圆柱斜齿轮齿背啮合机理的接触模型,选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双齿面参数进行修形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高速圆柱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提升传动品质,该方法在减缓圆柱齿轮振动的同时,也增大了系统可供稳定工作的转速区间范围,具有较好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广泛涉及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抑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及齿背接触特性的圆柱齿轮双齿面修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朝着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圆柱齿轮传动系统在其中表现出的振动噪声等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各种减振降噪设计控制方法也应运而生,齿面修形作为有效的齿面振动抑制方法,一直是齿轮设计阶段进行振动抑制的重要方法。由于斜齿轮的啮合线沿齿面倾斜分布,单一的齿廓修形或齿向修形很难较好地解决齿面偏载、啮合冲击、振动噪声等问题,随着加工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修形、拓扑修已形成为主流的齿面修形技术。
圆柱齿轮在高速运转状态下,会发生齿面-脱啮-齿背的啮合状态转换,从而表现处强烈的非线性特性,传统修形一般均只对正常啮合齿面进行修形,而齿背之间的接触特性明显不同于齿面正常啮合,齿背接触质量也关系着传动系统综合噪声品质。
因此有必要对正常啮合齿面和齿背啮合齿面同时进行齿面修形设计,提出一种计及齿背接触特性的圆柱齿轮双齿面修形方法,以期望达到更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及齿背接触特性的圆柱齿轮双齿面修形方法,以期望达到更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其中通过考虑增/减速状态的轮齿承载接触分析(LoadContact Analysis,LTCA)计算圆柱斜齿轮动态啮合刚度,进一步建立考虑齿面/齿背啮合刚度、线外啮合冲击激励的高转速圆柱斜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振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同时计及齿面、齿背接触状态的双齿面减振修形优化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LTCA计算程序以遗传算法的高效便捷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齿面三维修形相关技术基础编制一套合理高效的同时计及齿面、齿背接触状态的双齿面减振修形优化计算程序。
本发明针对圆柱斜齿轮齿背啮合接触状态的啮合机理模型,建立考虑实际动态啮合刚度、线外啮入冲击、齿侧间隙激励因素的高转速圆柱斜齿轮非线性振动模型。
本发明在圆柱斜齿轮非线性振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牛顿力学定律,建立包含轴向、啮合切向以及扭转方向振动位移的动力学方程,采用龙科库塔方法求解圆柱斜齿轮齿面啮合相对振动。
本发明选取圆柱斜齿轮齿面振动加速度为目标,对斜齿轮接触齿面以及接触齿背双齿面进行三维修形,并采取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修形参数设计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结合高速圆柱斜齿轮齿背啮合机理的接触模型,选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双齿面参数进行修形优化设计,为进一步降低高速圆柱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提升传动品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齿面修形方法,该方法在减缓圆柱齿轮振动的同时,也增大了系统可供稳定工作的转速区间范围,具有较好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圆柱斜齿轮模型;
图2为齿面修形参数示意图;
图3为齿背修形参数示意图;
图4为双齿面修形优化流程图;
图5为齿面修形前后的齿面时域振动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0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