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角度分离的反激光隔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30133.6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润昌;李平;王伟;靳赛;陈文棋;周丽丹;李志军;李天恩;梁樾;黄醒;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H01S3/00 |
代理公司: | 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6219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光 反激光 返回 激光 隔离 空间滤波器 激光发生 角度变化 旋光器件 偏振态 入射光 双折射 隔断 波片 楔角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光路返回激光的隔离方法。该方法采用波片或旋光器件改变反激光相对入射光的偏振态,然后利用晶体双折射的特点,配合其自身的楔角设计,使原光路返回的激光发生角度变化,再通过空间滤波器等具有角度分离的器件对反激光进行隔断,从而实现原光路返回激光的隔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功率激光与靶相互作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沿原光路返回的反激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功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中,聚焦打靶焦点位置产生的反激光沿原光路返回,具有天然的自准直特点。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反激光会传输至前级系统。对于基频打靶的装置,基频反激光还会在放大器中进一步逆向放大,其能量极易超过光学元件的阈值,威胁激光驱动器的安全,该效应会大大限制高功率激光器的基频打靶输出性能。因此,抑制沿原光路返回的反激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抑制反激光的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门控结合选偏的方法,如电光开关结合偏振片的选偏隔离;二是利用非线性过程,如采用倍频打靶等。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如在大口径光路中,门控结合选偏的方法中的大口径偏振片的加工难度极大,且其隔离能力有限,一般仅有100倍;且它与电光开关结合起来,光学元件厚度较大,这会增大激光系统的B积分,从而造成光学元件损伤风险。采用倍频或其它非线性过程产生的光源一方面会改变激光的波长,这会影响激光打靶的效果,另一方面非线性过程的效率一般较低,会有较大的损耗。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更加灵活简洁且隔离效率高的光束隔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沿原光路返回激光的方法。采用本发明可以非常高效地抑制激光打靶中原光路返回的激光。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采用波片或旋光器件改变反激光相对入射光的偏振态,采用晶体楔板代替目前加工难度极大的大口径偏振片,利用晶体楔板对不同偏振光的折射率不同,实现反激光的角度分离,再通过空间滤波器等具有角度分离的器件对反激光进行隔断,从而实现反激光的隔离。
具体的,一种基于角度分离的反激光隔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反激光的偏振态旋转
沿原光路返回的反激光(5)将传输通过1/4波片(11),调节1/4波片的光轴实现反激光(6)相对主激光(3)的偏振态旋转;
b.反激光相对主激光传输方向的改变
通过1/4波片(11)的反激光(6)将传输通过楔形晶体(10),楔形晶体的楔角使反激光(7)的传输方向相比主激光(2)的反方向发生偏离;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c.反激光的隔断
反激光(7)进一步传输到空间滤波器中(9),空间滤波器的小孔板(12)将反激光隔断(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光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晶体采用下列方法确定它的楔角:
楔形晶体的光轴沿楔角方向,楔角大小由关系式(1)确定:
其中θ0为反激光需分离的角度,ne为楔形晶体的非寻常光e光折射率,no为楔形晶体寻常光o光的折射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两块元件便可非常高效地隔离同偏振态的反激光。相比传统的偏振片结合电光开关的方式,它不仅降低了光学元件的加工难度和光束通过光学元件的总厚度,从而可以降低高功率激光器的系统B积分,可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的损伤风险;同时可进一步增强隔离效果,预计隔离能力可达105倍以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0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