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的动力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0121.3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8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兴新 |
主分类号: | B62J17/00 | 分类号: | B62J17/00;B62J13/04;B60K1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何斌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变速器 控制器 侧盖 动力外壳 电源线 导电 蜡条 折条 摩托车 散热风扇电路 传动联接 传动皮带 金属外壳 散热效率 右导电片 主变速器 左导电片 导电部 控制性 散热网 左侧壁 电源 | ||
一种摩托车的动力外壳,其内的主变速器通过传动皮带与副变速器进行传动联接,侧盖本体的顶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散热网,侧盖本体的左侧壁上近副变速器的部位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的两端分别与侧盖本体上设置的电源、散热风扇电路连接,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左电源线、右电源线、左导电片、右导电片、左导电折条、右导电折条、左蜡条、右蜡条与中导电部。本设计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动力外壳,具体适用于提高散热效率,增强控制性。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侧部常设置有侧盖本体以将主变速器、副变速器罩住,使用中发动机散发的热量以及主变速器、副变速器之间皮带传动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导致侧盖内的温度易升高,进而产生事故。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557677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1月2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侧盖,摩托车发动机变速箱主轴上联接有副变速器,副变速器通过传动皮带与主变速器相联,本侧盖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且呈长板状的本体,副变速器和主变速器均位于本体内,本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副变速器两侧的本体上。虽然该设计通过进风口、出风口的设计增强了空气流通的散热作用,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的散热属于被动式散热,并不是依据温度的情况作出的即时反应,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的摩托车的动力外壳。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的动力外壳,包括侧盖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主变速器、副变速器,所述主变速器通过传动皮带与副变速器进行传动联接;
所述摩托车的动力外壳还包括散热风扇、控制器与电源;所述侧盖本体的顶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散热网,侧盖本体的底板上位于副变速器正下方的部位设置有与散热网相对应的散热风扇,侧盖本体的左侧壁上近副变速器的部位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侧盖本体上设置的电源的一端电路连接,该电源的另一端与散热风扇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左电源线、右电源线、左导电片、右导电片、左导电折条、右导电折条、左蜡条、右蜡条与中导电部,所述左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接,左电源线的另一端穿经金属外壳的左壁后与左导电片的背面相连接,左导电片的正面与右导电片的正面正对设置,右导电片的背面与右电源线的一端相连接,右电源线的另一端穿经金属外壳的右壁后与散热风扇相连接,左导电片、右导电片的顶端间距大于其底端间距,左导电片、右导电片之间空隙的正上方设置有中导电部,该中导电部的宽度大于左导电片、右导电片之间的底端间距,但小于左导电片、右导电片之间的顶端间距,中导电部的两端分别经左导电折条、右导电折条后与左蜡条、右蜡条的一端对应连接,左蜡条、右蜡条的另一端与金属外壳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侧盖本体内开设有绝缘腔,该绝缘腔与散热风扇的底部相通,且在绝缘腔内设置有电源。
所述左导电折条的底端与中导电部的左端相连接,左导电折条的顶端与左蜡条相连接,左导电折条的中部位于左导电片的正上方;所述右导电折条的底端与中导电部的右端相连接,右导电折条的顶端与右蜡条相连接,右导电折条的中部位于右导电片的正上方。
所述中导电部的底面与导电线团相连接,且导电线团的体积大于中导电部的体积。所述左导电片、右导电片的底部经绝缘块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
所述左电源线、右电源线的外部分别套设有左绝缘管、右绝缘管,左绝缘管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外壳的左壁、左导电片的背面相连接,右绝缘管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外壳的右壁、右导电片的背面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兴新,未经郑兴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0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自行车用水杯夹槽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车斗雨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