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反应堆容器内异物取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8533.3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邓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行之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9/20 | 分类号: | G21C1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反应堆 容器 异物 取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反应堆容器内异物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设备老化、振动、冲击和检修过程中连接螺栓螺母和工具失误掉落等原因,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不可避免地有异物产生。以前是由穿防辐射潜水衣的潜水员取出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异物,成本高且风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容器内异物取出装置,解决核反应堆容器内出现异物时,无法安全便捷的取出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核反应堆容器内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可伸入反应堆容器内的抽吸管道,所述抽吸管道底端设有抽吸敞口,所述抽吸敞口上部与抽吸管道连接处设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上的抽吸管道内依次设有过滤网和抽水泵,所述过滤网上面设有触碰开关,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与抽吸敞口联通,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引向抽吸管道外面,所述触碰开关控制电动阀门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阀门的阀门采用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抽吸管道上端设有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抽吸管道上端还设有操作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出口向上设置防止水流将异物带动。
进一步的,所述抽吸管道上端还设与触碰开关连接控制的警报器,当触碰开关被触动闭合时,警报器提示操作人员检查是否吸取到了异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核反应堆容器内异物取出装置,通过设置在抽吸管道内依次设有过滤网和抽水泵,可以通过抽水泵将异物吸附到过滤网上,过滤网上设有触碰开关,当异物触碰到过滤网时,会对过滤网形成一个冲击力从而触动触碰开关闭合,触碰开关再控制电动阀门闭合,整个取出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在不知道异物在反应堆容器内的具体位置也可以盲操作。
抽吸管道上端还设与触碰开关连接控制的警报器,当触碰开关被触动闭合时,警报器提示操作人员检查是否吸取到了异物。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点就是电动阀门的阀门采用网状结构,通过采用网状结构的阀门,在电动阀门闭合时不会带动水流,防止异物脱落过滤网,并且采用网状结构的阀门,基本上在关闭时没有流水阻力,能在异物碰撞过滤网瞬间闭合,从而防止异物漏出到网状结构的阀门外部,正常电动阀门都是用于完全截流或控制流体流速,而本发明只是利用其转动及控制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机械抓取结构,通过采用网状结构阀门作为防止异物漏掉的结构,操作更方便,异物不易漏掉。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核反应堆容器内异物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抽吸管道,2-抽吸敞口,3-电动阀门,4-过滤网,5-抽水泵,6-触碰开关,7-进水口,8-出水口,9-排水管,10-阀门,11-控制开关,12-操作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核反应堆容器内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可伸入反应堆容器内的抽吸管道1,所述抽吸管道1底端设有抽吸敞口2,抽吸敞口2相当于喇叭口,便于形成一个抽水吸流,抽吸敞口2上部与抽吸管道1连接处设有电动阀门3,电动阀门3上的抽吸管道1内依次设有过滤网4和抽水泵5,所述过滤网5上面设有触碰开关6,抽水泵5的进水口7与抽抽吸敞口2联通,所述抽水泵5的出水口8通过排水管9引向抽吸管道1外面。电动阀门3的阀门10采用网状结构。
抽吸管道1上端设有控制开关11,通过控制开关11控制抽水泵5启动或关闭。抽吸管道1上端还设有操作把手12,通过操作把手12操作人员可以操作异物取出装置伸入在核反应堆容器内移动。排水管9的出口向上设置防止水流将异物带动。抽吸管道1上端还设与触碰开关6连接控制的警报器,当触碰开关6被触动闭合时,警报器提示操作人员检查是否吸取到了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行之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行之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85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