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顶圈闭的复合型完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7662.0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鹤;米中荣;李建东;万丽娟;岑玉达;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11;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宋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圈闭 复合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气顶圈闭的复合型完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N开钻井作业,钻进至气顶上部地层,下技术套管、固井、侯凝、试压;N≥1;(b)试压合格后,进行(N+1)开钻井作业,直至井眼穿过气顶、储层,进入储层下部地层中完钻;(c)在(N+1)开的井眼中下入尾管,使尾管挂位于上层技术套管内,尾管管鞋位于储层内部;(d)对尾管段进行水泥固井封固,封固段从管鞋处不间断延伸至尾管挂处;(e)侯凝,下钻钻开尾管管鞋处的水泥塞,通井至井底、起钻;(f)下射孔枪至储层内的尾管段,射孔作业。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气顶圈闭的完井方式容易导致产能较低的问题,实现增大渗流面积、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完井领域,具体涉及气顶圈闭的复合型完井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藏中,油、气、水三者经常共存于同一圈闭内,并按密度不同作垂直分布,密度最轻的天然气占据圈闭的顶部,故称气顶。圈闭顶部均具有盖层,盖层一般由致密的泥页岩组成,对于圈闭中的储层而言,储层内部的游离气散溢后也会向上扩散至盖层以下,因此若储层上方具有气顶,则容易形成异常压力地层,对钻井工程与后期开采增加难度。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带有气顶的圈闭而言,一般做法都是直接钻穿气顶与储层段后,对整个井段进行下套管固井,之后再进行射孔完井,以此彻底封隔气顶,防止气顶散溢造成安全事故。但是该种方式虽然封固了气顶段,但是对于储层段而言损害较大,会引起渗流面积过小,产能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气顶圈闭的复合型完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气顶圈闭的完井方式容易导致产能较低的问题,实现增大渗流面积、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气顶圈闭的复合型完井方法,包括带有气顶的储层,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N开钻井作业,钻进至气顶上部地层,下技术套管、固井、侯凝、试压;N≥1;(b)试压合格后,进行(N+1)开钻井作业,直至井眼穿过气顶、储层,进入储层下部地层中完钻;(c)在(N+1)开的井眼中下入尾管,使尾管挂位于上层技术套管内,尾管管鞋位于储层内部;(d)对尾管段进行水泥固井封固,封固段从管鞋处不间断延伸至尾管挂处;(e)侯凝,下钻钻开尾管管鞋处的水泥塞,通井至井底、起钻;(f)下射孔枪至储层内的尾管段,射孔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灯侧板注塑模及其倒扣成型块结构
- 下一篇:一种餐厅机器人前面罩注塑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