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棘爪工具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27057.3 | 申请日: | 2017-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5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怡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怡富 |
| 主分类号: | B25B13/10 | 分类号: | B25B13/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轴 齿盘件 组合孔 环设 夹爪 凸露 掣动组件 工具结构 齿块 棘爪 周面 装设 内螺纹螺合 方向相反 中间区段 夹爪套 内螺纹 外周面 掣齿 孔壁 螺孔 内环 枢设 套组 连结 | ||
本发明是一种棘爪工具结构,其包括:头件设有组合孔,而头件外周面环设掣齿环排;掣动组件装设于头件,且掣动组件包含有齿轴件及齿盘件,齿轴件枢设于组合孔,而齿盘件套组于齿轴件的中间区段,且齿轴件的两端分别环设螺咬段,齿盘件的周面凸设有数个齿块并局部露出于组合孔,且各齿块相互连结并环设于齿盘件的周面;及二夹爪分别装设齿轴件两端并位于组合孔,又各夹爪一端会凸露于组合孔,且各夹爪凸露方向相反于齿盘件凸露方向,各夹爪套设于齿轴件一端分别设螺孔并于孔壁内环设有内螺纹,各内螺纹螺合齿轴件两端的螺咬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棘爪工具结构,详指应用于手工具领域的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用户可以轻松的根据所要拆卸组、装组装的零件大小而调整合适夹持范围,以最快速、方便、易操作的方式将零件拆、组作业。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发明。
背景技术
零件的组装、拆卸对于现今作业方式上,最常见的不外乎就是以螺丝起子、扳手、棘轮扳手等手工具进行作业,但因为手工具的繁多,以至于使用者每次的使用都必须携带着笨重的工具箱,并在工具箱内收纳有许多不同尺寸、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手工具,借此才可以配合各种零件的拆、组作业,然而此方式却造成使用者在携带行动上过于缓慢,且当工具箱内的手工具过于凌乱的时候,使用者会找寻不到当下适合的手工具,甚至在翻箱倒柜的同时造成手工具的掉落、遗失等问题发生。延续问题,当使用者翻箱倒柜遍寻不着适合的手工具时,定然会随便拿取能够操作的工具强硬使用,导致手工具日渐磨(坏)损,可见此方式如此得不偿失。
另外,虽然工具箱的携带会产生使用者携带上的负担,但为了施工上的方便,此方式也是不得已的,不过工具箱携带过多的手工具却还具有另一问题、缺失,也就是施工场地的问题,每一次的施工场地都是影响工作是否顺利的因素之一,有的场地大很好大咧咧的动作,但是有的场地却极小,小到使用者进入后还不能够转身,如此一来影响使用者工作上的顺畅极为甚剧,更不用说工具箱的笨重一起进去极小的场地内后阻碍使用者工作等问题发生。总观上述过多工具增加使用者的负重、场地大小问题等问题的产生,相关业者该思考如何才能够一气呵成的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以提供使用者在工作上的便利。
有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的多次实验及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棘爪工具装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使用。
发明内容
为改善现有技术过多手工具的携带导致使用者行动上的不便,且太多手工具无法配合及小场地的使用,以至于使用者无法顺利的工作,本发明提供一种棘爪工具装置,供使用者在工作上,能够携带最少的手工具却可以拆、组多种不同的零件,且不会受到场地大小的影响而维持工作上的顺畅性,其改善现有技术过多手工具的携带导致使用者行动上的不便,且太多手工具无法配合及小场地的使用,以至于使用者无法顺利的工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棘爪工具结构,其包括:一头件,其设有一组合孔由头件的顶端至底端予以贯穿,而该头件外周面环设有一掣齿环排;一掣动组件,该掣动组件装设于头件,且该掣动组件包含有一齿轴件及一齿盘件,该齿轴件枢设于组合孔内,而该齿盘件套组于齿轴件的中间区段,且该齿轴件的两端分别环设有一螺咬段,又该齿盘件的周面凸设有数个齿块并局部露出于组合孔,且各齿块相互连结并环设于齿盘件的周面;及二夹爪,其分别装设于齿轴件的两端并位于组合孔,又各夹爪的一端会凸露于组合孔外,且各夹爪凸露方向相反于齿盘件凸露方向,各夹爪套设于齿轴件的一端分别设有一螺孔并于孔壁内环设有一内螺纹,各内螺纹螺合齿轴件两端的螺咬段。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说明下,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头件的组合孔进一步包含有一宽孔段及一窄孔段,而该宽孔段与窄孔段为交错设置并成十字状,又该齿轴件同于宽孔段的设置方向,而该齿盘件则同于窄孔段的设置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怡富,未经陈怡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7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