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干爬树害虫自动计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6306.7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8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罗磊;陈梦;刘忠军;高健;高亚琪;吴向阳;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林业科学院现代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M1/10 | 分类号: | G06M1/10;G01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830063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干 爬树 害虫 自动 计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干爬树害虫自动计数系统。该系统包括:爬行轨迹感应装置、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数据远程传输装置及电源装置且互相电连接,还包括支架;爬行轨迹感应装置由环形柔性电导轨和矩形进虫装置组成,矩形进虫装置在环形柔性电导轨上方并紧密连接;环形柔性电导轨首末两端由金属电缆接头连接形成闭环;矩形进虫装置以筛选害虫尺寸;与环形柔性电导轨连接的电压感应和电流感应装置用于确定害虫种类和数量;害虫爬进矩形进虫装置对环形柔性电导轨造成完整电流回路,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对环形柔性电导轨上产生的电阻范围及电流次数进行识别以确定害虫种类和数量。本发明的计数系统可实时化、智能化、精准化及数字化监测爬树害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害虫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干爬树害虫自动计数系统。
背景技术
树干爬树害虫是危害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害虫种类之一,如春尺蠖,是我国重要的一种依靠通过树干爬行树的害虫,2015年新疆地区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病虫害监测,平均每50厘米标准枝就有春尺蠖23只,达到重度危害,根据调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始胡杨林超过35万公顷,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受到春尺蠖蹂躏。传统的方法不适应现代自动测报,智能测报,精准测报的需求,不能实时掌握害虫发生的动态,不能科学的制定防控措施。传统的树干爬树害虫依靠在树干上缠绕粘虫胶带或者固定集虫监测器,再定期对收集害虫数量进行统计。该方法存在耗费人工,监测效率低的问题,需要依靠人力定期去统计数量,爬树害虫特点是在一段时期集中上树,在该段时期内,要求测报员每天都要进行监测统计,统计结果只能获取数量,而不能获取每一只害虫的爬树时间或这集中上树的时间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干爬树害虫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目的是解决树干爬树害虫的实时化、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监测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干爬树害虫自动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爬行轨迹感应装置、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数据远程传输装置、支架以及电源装置;所述爬行轨迹感应装置、所述数据采集处理装置、所述数据远程传输装置及所述电源装置互相电连接;
所述爬行轨迹感应装置由环形柔性电导轨和矩形进虫装置组成,所述矩形进虫装置设置在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的上方并紧密连接;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的首端和末端通过金属电缆接头连接形成一个完整闭环;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上连接有电压感应装置和电流感应装置;
所述矩形进虫装置用于筛选靶标害虫的个体尺寸;
所述电压感应装置用于确定所述靶标害虫的体积;
所述电流感应装置用于统计所述靶标害虫的数量;
所述靶标害虫爬进所述矩形进虫装置,同时对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造成完整电流回路,所述数据采集处理装置通过对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上的所述靶标害虫产生的电阻范围及产生电流的次数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靶标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的材料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环绕设置于树干上。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的数量为5-10条,5-10条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沿树干表面互相平行依次排列。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条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的宽度为1mm-5mm;所述靶标害虫爬行通过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时,同时搭在2条或2条以上的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上时产生电流回路。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进虫装置的材料为聚氨酯,所述矩形进虫装置的高度和宽度均可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连接有电流调节装置,所述电流调节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所述环形柔性电导轨连接有12V固定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林业科学院现代林业研究所,未经新疆林业科学院现代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63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