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除湿一体化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576.6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8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闻;殷勇高;高飞翔;付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27/02;F25B41/04;F25B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品位 热能 驱动 吸收 制冷 除湿 一体化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除湿一体化空调系统,包括溶液除湿循环回路和溶液制冷循环回路;溶液除湿循环回路包括发生器、溶液‑溶液换热器和溶液除湿器;发生器输出端a通过溶液‑溶液换热器连接溶液除湿器输入端,溶液除湿器输出端通过溶液‑溶液换热器连接发生器输入端;溶液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吸收器、溶液‑溶液换热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表冷器;吸收器输出端通过溶液‑溶液换热器连接发生器输入端,发生器输出端a通过溶液‑溶液换热器连接吸收器输入端b,发生器输出端b连接冷凝器输入端,冷凝器输出端a连接蒸发器输入端a,蒸发器与表冷器通过第二阀门和冷冻水泵连接,蒸发器输出端b连接吸收器输入端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除湿一体化空调系统,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在调节室内的空气环境时,主要任务有两个:去除室内的显热负荷和去除室内的潜热负荷。为了完成这两个任务,空调系统要向室内输送干球温度和湿度均小于室内空气的低温空气以带走室内的显热和潜热。因此,为了得到干球温度和湿度均小于室内空气的送风,传统做法是使送风通过温度低于送风的露点温度的表冷器,由于送风中水蒸气的分压高于表冷器表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送风中的水蒸气在表冷器表面凝结,放出的潜热也被冷冻水带走,送风的水蒸气含量减少,从而达到减湿的目的,同时空气也因为和表冷器的显热交换而温度降低。这样的做法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通过表冷器之后的空气温度都比较低,如果采用这个状态的空气直接送风,会使室内离风口较近的人产生冷感,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分布也容易产生较大的失调。因此,为了减小送风温差,就需要对达到了机器露点的送风进行再热,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冷热量抵消的情况,浪费了能源。并且,为了使送风中的水蒸气凝结,冷冻水的温度必须低于露点温度,一般为7-12℃,通过制冷机的工作特性可知,采用低的冷冻水温度会使制冷机的COP下降。综上所述,采用低的表冷器(冷冻水)温度只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余湿,如果送风的湿度能够达到要求,采用15-18℃左右的冷冻水温度即可,目前的做法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2.随着空调的广泛使用,相应而来的室内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尤其是经过SARS危机后,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空调是否引起居住者的健康问题?健康问题主要由霉菌、粉尘和室内散发的VOC(可挥发有机物)造成。在传统空调中,随着送风中水蒸气在表冷器表面凝结,表冷器表面变得潮湿甚至积水,空调停止运行后这样的潮湿表面就成为霉菌繁殖的最好场所。空调系统繁殖和传播霉菌成为空调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溶液除湿再生循环系统驱动热源低、蓄能密度高且易于实施等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与各种系统,其核心部件除湿器、再生器常采用填料塔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能够承担系统中的潜热负荷,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循环系统。但是现有的溶液除湿技术需要采用一套额外的热源。注意到氯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也需要对浓度较低的溶液进行加热再生,可见二者具有很好的互补性,研究溶液除湿与氯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联合运行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除湿一体化空调系统,该系统为温湿度独立处理的空调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除湿一体化空调系统,包括溶液除湿循环回路和溶液制冷循环回路;
其中,所述溶液除湿循环回路包括发生器、溶液-溶液换热器、第二溶液泵、第一阀门、溶液-水换热器、溶液除湿器、第三阀门以及第一溶液泵;发生器的输出端a依次通过溶液-溶液换热器、第二溶液泵、第一阀门和溶液-水换热器与溶液除湿器的输入端连接,溶液除湿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三阀门、第一溶液泵和溶液-溶液换热器与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