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棕丝改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537.6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3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南县唯一山棕制品厂 |
主分类号: | D01C1/00 | 分类号: | D01C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5100 贵州省思南县双***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棕丝 改性 空果壳 综合处理 消化率 再利用 漂白 榨油 脱油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棕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棕丝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脱油处理、漂白处理、综合处理;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改性方法,有效改善了棕丝的强度、韧性、密度等性能,扩展了棕丝的应用,使得生产的棕丝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同时,也为解决了榨油企业对于空果壳的再利用,提高空果壳的消化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棕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棕丝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油棕作为一种富含丰富油脂的植物,广泛种植于我国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其果实可榨取营养丰富的油脂,常备榨油企业用作食品加工、制备植物奶油,具有丰富的利用价值,但是,榨油后的副产物空果壳由于自然分解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困扰着许多榨油企业,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将空果壳加工成棕丝,空果壳加工成的棕丝,具有韧性高、透气性好、防水性强、延展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再进一步加工成板材、床垫、扫帚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但是这种常规做法使得空果壳的消化量很小,不足以解决榨油企业的困境,这样直接加工成附加值低的产品,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不能实际解决榨油企业的困境,因此,需要对棕丝应用在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研发上,因此对棕丝的强度、韧性、耐磨性、透明度等性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就要求对棕丝进行科学合理的改性,如申请号200810306374.0《油棕丝处理方法》公开了一种油棕丝处理方法,将油棕丝在温度40~90℃、PH值为7~8的水中浸泡5~2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脱水后自然晒干或烘干,本发明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简单方便、成本较低的方法将油棕丝上的油脂层和杂质洗掉,公开文件中对棕丝进行一系列处理,其目的是将棕丝表面的含油量最大限度的降低,使得制备的产品的弹性和外观等质量较好,虽然对棕丝进行了处理,但是对棕丝原有的性质是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的,对于加工成高附加值的棕丝产品,是具有局限性的,从目前公开的专利、文献来看,目前对于棕丝的改性处理是没有相关研究报道的,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因此,为了解决榨油企业的空果壳处理困境,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棕丝,提高棕丝产品的附加值,扩展棕丝的应用,因此需要对棕丝进行科学合理的改性,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棕丝改性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棕丝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脱油处理:将空果壳加工成的棕丝中在温度为85~95℃,PH为2~3的有机溶剂中浸泡35~45min,再加入棕丝质量0.5~0.8%的表面活性剂,浸泡12~18min后,用40~80℃的水反复清洗至棕丝水溶液PH值为6.5~7即可;
(2)漂白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脱油棕丝浸泡在液A中,加入棕丝质量的40~50%的漂白剂,浸泡20~30min,捞出沥干,再放入液A中,加入棕丝质量的20~30%的漂白剂,浸泡30~40min,捞出沥干,再放入液A中,10~15min后,加入棕丝质量的8~12%的漂白剂,浸泡60~80min,捞出,用30~50℃的水反复清洗至棕丝水溶液PH值为6.5~7即可;
(3)综合处理: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棕丝浸泡于综合液中,加热至75~85℃,浸泡40~50min后,捞出,在5~8℃的环境下放置20~30min,反复操作2~3次,沥干即可。
所述的脱油处理中,调节PH值采用的是浓度为0.12~0.15mol/L的盐酸或硫酸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戊烷、己烷、辛烷中的一种。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将脂肪酸甘油酯、聚山梨酯和司盘按0.8~1.2∶0.4~0.6∶0.1~0.3的质量比混合制得。
所述的液A,是温度为50~60℃,PH值为8~9的水。
所述的漂白处理中,调节PH值采用的是浓度为0.18~0.22mol/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南县唯一山棕制品厂,未经思南县唯一山棕制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