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5122.9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0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程辰;何际洲;李青峰;谢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7 | 分类号: | C12N5/077;A61K35/35;A61P1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活性 脂肪 组织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的处理方法,包括:取大颗粒脂肪组织;将所述大颗粒脂肪组织置于低频超声仪探头下作用1‑1.5分钟;所述低频超声仪的工作条件为功率80‑95W,脉冲间断工作模式;过滤上述超声处理后的脂肪组织,去除纤维组织,即得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本发明使用超声仪设备,采用脉冲间断工作模式,处理后的脂肪组织时仍保留原组织的活性。该方法简单、可重复性高,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制得的脂肪颗粒,其粒径更细小,组织更加匀质,可通过孔径为0.6mm的注射针,脂肪组织的细胞大小约为传统方法获取的脂肪细胞的1/3‑1/2,更大的满足了临床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脂肪组织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软组织缺损是一类造成人体形态与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但由于人工合成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佳等原因,软组织缺损的重建一直是亟需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自体脂肪组织是软组织修复的最佳材料,具有来源充足,无生物排异等优点,但既往传统的脂肪提取技术获取的脂肪组织颗粒较大,从自身提取后一般采用2-3mm的注射针进行脂肪的移植注射操作,因此一般只在组织较为疏松的皮下、脂肪组织内、肌肉间等组织间隙进行填充;而且传统方法提取的脂肪组织颗粒较粗,不能通过直径1mm以内的注射针,也难以在皮肤内等组织较为致密的部位进行移植注射操作,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0.6-0.8mm的精细注射来实现皮肤内填充,矫正精细的软组织缺损问题。因此目前传统的脂肪移植技术尚不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既往为获取细小颗粒的脂肪需要采用直径1mm的定制脂肪抽吸管来抽吸脂肪,这种方法非常耗时,获取效率低,且由于脂肪组织在细小针管内收到挤压,其活性会显著受到影响。因此高效地获得细小颗粒的脂肪目前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取小颗粒脂肪过程中活性下降的技术问题,并提高了获取的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的处理方法,包括:
取大颗粒脂肪组织;
将所述大颗粒脂肪组织置于低频超声仪探头下作用1-1.5分钟;所述低频超声仪的工作条件为功率80-95W,脉冲间断工作模式;
过滤上述超声处理后的脂肪组织,去除纤维组织,即得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脉冲间断工作模式中,作用时间为1.5-3秒。更优选的是2秒。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脉冲间断工作模式中,暂停时间为2.5-5秒。更优选的是3秒。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使用的滤网为金属滤网,孔径为1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频超声仪的频率为20KHz。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制得的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能通过0.6mm直径的注射针。
上述制得的小颗粒活性脂肪组织应用于精细注射。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超声仪设备,采用脉冲间断工作模式,在引入的间隔时间可避免超声处理时产生的热效应对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在处理脂肪组织时仍保留原组织的活性。在组织消化和体外培养后可见活细胞增殖参见图1所示。由于保留了原组织的活性,因此在实现了细针皮内注射的同时不影响移植后的脂肪存活率。
(2)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可重复性高,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1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