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夜光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4548.2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2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姚星宇;薛洋;许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苏达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3102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夜光粉的制备方法,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夜光粉具有白天蓄光、夜间释光的特性,采用一种蓄光型长余辉发光粉体材料制成,不含放射性物质,具有安全无毒、长期反复使用等特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夜光粉目前广泛应用在油漆、涂料、油墨,塑胶等行业,及诸如夜光标志标线,夜光服装,夜光工艺品,夜光家居用品,夜光厨卫建材等领域。但是目前的夜光粉采用的是由碱土及锌、镉等金属的硫化物作为基本物质,再添加微量的作为激活剂的金属盐类,在助熔剂的作用下,经高温灼烧而成的。其存在以下的缺陷:防潮性差,不防水,易结块,存放时间较短;激发能级要求高,低照度和LED节能灯照明环境均不能得到有效激发,且余辉发光效果差,只有经过足够高的照度和能量激发后,才能有效发光,且余辉亮度也较低等。因此,研制一种防潮性能优越,不易结块,且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夜光粉在使用过程中,防潮性能较差,易结块,导致发光亮度降低和余辉时间减少,且衰减较快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夜光粉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体积比为4:1~6:1将尿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搅拌反应,再经陈化、过滤和干燥,得超细碱式碳酸镁粉体;
(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30~40份超细碱式碳酸镁粉体,300~350份纳米氧化铕,190~200份纳米碳酸钡,140~150份纳米碳酸锶,20~30份纳米硼酸镁,3000~4000份去离子水,超声分散后,加入超细碱式碳酸镁粉体质量10~12倍的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混合静置后,过滤、洗涤和干燥,得混合粉体材料;
(3)将所得混合粉体材料于氮气保护下高温焙烧,得焙烧料粉体,再将焙烧料粉体置于流化床反应器,并向流化床反应器中通入载有三甲基铝的氮气,再通入含水氮气,随后出料,加热分解,即得夜光粉。
步骤(1)所述的尿素溶液浓度为0.8~1.0mol/L。
步骤(1)所述的氯化镁溶液浓度为0.8~1.2mol/L。
步骤(3)所述的于氮气保护下高温焙烧条件为:于管式电阻炉中,以15~20mL/min速率向炉内通入氮气,在氮气保护状态下,以6~8℃/min速率程序升温至1100~1200℃,保温焙烧3~5h,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3)所述的载有三甲基铝的氮气具体制备过程为:在三口烧瓶中加入三甲基铝,并在三口烧瓶上装进气导管与出气导管,进气导管浸入三甲基铝液面下方2~3cm,出气导管位于三甲基铝液面上方4~6cm,将氮气以200~300mL/min速率从三口烧瓶进气导管通入,三口烧瓶出气导管与流化床反应器相连。
步骤(3)所述的含水氮气为含水率为3~5%的氮气。
步骤(3)所述的加热分解温度为200~300℃。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以尿素为沉淀剂,利用尿素缓慢水解产物与溶液中氯化镁反应,因尿素水解过程是一个缓慢过程,所以可避免生成的碱式碳酸镁团聚,并以制得的碱式碳酸镁和纳米硼酸镁为作为掺杂剂,利用掺杂剂的纳米小尺寸效应,配合十二水合硫酸铝钾的絮凝作用,使体系中分散的纳米粉体絮凝沉淀,同时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从而改善产品的余辉亮度和余辉衰减;
(2)本发明利用载有三甲基铝的氮气处理,在焙烧料粉体表面包覆一层三甲基铝,再利用含水氮气处理,使三甲基铝与氮气中水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包覆层,再通过焙烧使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包覆层,利用含水氮气处理,可避免三甲基铝的剧烈反应而引起包覆率下降的弊端,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防潮性能,避免产品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结块,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发光亮度、余辉时间等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苏达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苏达欧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4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