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4480.8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0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明;董学;王海生;吴俊纬;丁小梁;许睿;李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显示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驱动结构、接收结构,以及指纹检测模块;其中,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接收结构二者的至少部分结构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结构,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所述接收结构,用于接收手指所反射的超声波信号,并将该超声波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输出给指纹检测模块;所述指纹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结构所输出的电信号,确定指纹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是人体与生俱来、独一无二且可与他人相区别的特征。它是由指端皮肤表面上的一系列脊和谷组成的,这些脊和谷的组成细节通常包括脊的分叉、脊的末端、拱形、帐篷式的拱形、左旋、右旋、螺旋或双旋等,决定了每个指纹团的唯一性。由之发展起来的指纹识别技术是较早被作为个人身份验证的技术,根据指纹采集、输入的方式不同,目前广泛应用并被熟知的有:光学成像、热敏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等。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驱动结构、接收结构,以及指纹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接收结构二者的至少部分结构同层设置;
所述驱动结构,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
所述接收结构,用于接收手指所反射的超声波信号,并将该超声波信号转化成电信号输出给指纹检测模块;
所述指纹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结构所输出的电信号,确定指纹信息。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沿背离所述基底侧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第一压电材料层、第二电极;
所述接收结构包括:沿背离所述驱动结构侧依次设置的第三电极、第二压电材料层、第四电极。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压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压电材料层为同层设置、材料相同,且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和/或,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方的多条驱动信号线、多条检测信号线、多条读取信号线、多条复位信号线;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包括:整流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其中,
所述整流二极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第二极连接第一节点;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与其对应的所述读取信号线,第二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控制极连接第N+1行所述驱动信号线,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二极连接第一电源端,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与其对应的所述复位信号线,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极连接第N行所述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整流二极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三者的连接节点。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与其对应的所述数据线,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端,控制极连接所述第N+1行驱动信号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4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煤机大流量喷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岩石隧道掘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