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白炭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0310.2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1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豫;朱拥军;石荣媛;黄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拥军;张豫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8;C10B57/10;C10B57/06;C10B57/00 |
代理公司: | 45117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戴燕桃;巢雄辉 |
地址: | 516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炭 表面氧化 热解炭化 制备工艺 农业资源环境 催化剂溶液 生物质原料 灰白色 隔氧冷却 孔隙结构 炭化 生物炭 预炭化 隔氧 炭率 沾污 浸泡 衣物 清洁 运输 | ||
1.一种生物白炭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原料预处理:将生物质原料切成小段,进行清洁化预处理;再将生物质原料投放到质量分数为5-15%的催化剂溶液中,搅拌、浸泡和过滤,得到含水和催化剂的生物质原料;所述催化剂溶液为二氧化锰溶液、氯化铁溶液、三氧化铝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土元素按2:2:2:2:1的体积比例混合组成的混合溶液;
步骤2、初次烘干:将步骤1中得到的生物质原料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初次烘干,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00-120℃,使其含水率低于15%;
步骤3、粉碎:将经过初次烘干处理的生物质原料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机的转速设为1800-2500r/min,然后经研磨机研磨得到生物质原料颗粒,生物质原料颗粒的粒径不超过8mm;
步骤4、活化:将过20-60目筛网的麦饭石粉末和有机蒙脱石粉末加入到步骤3的生物质原料颗粒中,并混匀得到原料粉末混合物;再将原料粉末混合物加入相当于原料粉末混合物总重量10-15%的活化剂搅拌均匀,过滤;所述活化剂为配制的浓度为0.1-0.5mol/L的氯化锌溶液;
步骤5、二次烘干:将含有活化剂的混合物再次进行干燥处理,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20-150℃,使其含水量低于8%;
步骤6、热解炭化:将步骤5中经过二次烘干的混合物放入炭化炉中,在CO2与CO比例为3-4:1的混合气体内无氧炭化,混合气体的压强为0.2-0.3MPa,炭化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炭化炉内温度以1-3℃/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高至150-250℃,然后炭化炉内温度保持为150-250℃,时间持续4-6h;第二阶段炭化炉内温度以3-5℃/min的升温速率从150-250℃升高至380-550℃,然后炭化炉内温度保持为380-550℃,时间持续3-5h;第三阶段炭化炉内温度以3-5℃/min的升温速率从380-550℃升高至700-820℃,然后炭化炉内温度保持为700-820℃,时间持续2-4h,得到生物炭;
步骤7、表面氧化:所述步骤6所得的生物炭经过输送链传输至氧化室内,在氧化室内通过多孔喷头喷淋液体氧化剂氧化生物炭表面,使生物炭表面氧化;所述液体氧化剂为双氧水、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8%,氧化时间控制在2-5分钟;
步骤8、隔氧冷却:经过步骤7氧化的生物炭由隔氧输送机构隔氧输送至隔氧冷却室的进料口,在隔氧冷却室内进行隔氧冷却处理,隔氧冷却时间控制在8-15小时,待生物炭的温度自然降至室温即得成品生物白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白炭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生物质原料为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棉花秸秆、油菜秸秆、高粱秸秆、大豆秸秆、豌豆秸秆、小麦壳、稻壳、花生壳、茶籽壳、果壳或果皮、果渣、树枝、竹材、树叶、杂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白炭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炭化炉包括炭化室(1)、燃烧器(2)、出烟口(5)、进气口(6)、加料口(3)、炉门(4)、鼓风机(7)、烟雾处理装置、输送链(8)、氧化室、隔氧输送机构(10)以及隔氧冷却室(11);所述燃烧器(2)设在炭化室(1)内,在炭化室(1)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3),在炭化室(1)的底部开设有出烟口(5),出烟口(5)通过出烟管道和抽风机与烟雾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炭化室(1)的下部设有进气口(6),进气口(6)通过管道连接鼓风机(7);所述炭化室(1)的中部设有炉门(4),炉门(4)与炭化室(1)活动连接;所述炉门(4)外设有输送链(8),所述输送链(8)的一端与炭化室(1)连接,另一端与氧化室连接;所述氧化室通过隔氧输送机构(10)与隔氧冷却室(11)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白炭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室包括进料斗(12)、出料斗(17)、氧化腔(9)、拨料轮(14)、多孔喷头(15)以及液体氧化剂储存箱(13);所述进料斗(12)设在氧化腔(9)的顶部,并与输送链(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氧化腔(9)的内顶部设有拨料轮(14);所述多孔喷头(15)通过液体管道与液体氧化剂储存箱(13)连接,所述多孔喷头(15)设在氧化腔(9)内两侧壁和顶壁上;所述出料斗(17)设在氧化腔(9)的底部,并与隔氧输送机构(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拥军;张豫,未经朱拥军;张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03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涂料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Cu